
江苏徐州公安局用大数据打造“智慧警务”
本报讯(记者时婷婷 □张琦 通讯员王彪 左毅) “必须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通有无、互惠互利!”在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大数据建设会议上,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陈辉说。作为中国工信部大数据标准试点单位,近年来,徐州警方按照公安部“四项建设”和全省公安基础信息化提档升级行动的部署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大数据信息采集共享、动态监测研判、现代警务运行“三项机制”,推进“智慧警务”大数据建设应用,积极构建现代公安科技建设应用新格局,提升了新形势下公安工作能力水平,打造了警务实战新效能。
精确制导
打造破案追逃利器
1995年5月,犯罪嫌疑人彭某杀人后迅速潜逃,警方长期侦控,未发现彭某任何线索,其家人也对彭某去向只字不提。徐州市公安局针对已掌握彭某及其关系人的身份证、人像等信息,依托警务大数据及各类社会信息资源,组织专人开展深度研判,对信息进行碰撞比对,努力获取案件线索。
“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对关注人下一步行动进行预判。”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负责人说,“我们发现彭某家属有规律地往返徐州、威海,再加上其家属一直没有再婚,于是推测彭某可能藏匿于威海。”经过进一步走访调查,2016年9月,警方成功将潜逃21年藏匿于威海远洋渔船上的命案逃犯彭某抓获。通过大数据碰撞分析,徐州市公安局共成功突破了三起沉积20年以上的命案积案。
徐州警方始终坚持推动“智慧警务”顶层设计和重点攻坚,实现相关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强力整合、强制入轨、强度应用。运用互联网数据提高新形势下预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水平,开展大数据条件下的命案积案追逃、“盗抢骗”案件打击等专项行动,在数据碰撞中搜索犯罪嫌疑人踪迹,让精准打击和攻坚克难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复合采集
实时掌控复杂社区流动人口
为破解城中村、城郊接合部、老旧小区等复杂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管理效率低下,对藏匿其中的违法人员管控不便等难题,徐州警方通过创新使用先进的复合采集和多数据综合分析应用技术,实时动态掌控复杂社区流动人口情况,指导民警开展有针对性地核查管控,实现了对流动人口“实时化采集、精确化预警、精准化核查、精细化管理”,对隐藏其中的违法人员实现“无差错辨认”。
“以前我们对复杂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只能采取人海战术,每家每户的走访调查,既耗费了时间,还掌握的不是很全面。”鼓楼分局铜沛派出所副所长李磊说,通过复合采集实时数据,对整个辖区实行全时空采集数据分析,一改“事倍功半”的走访模式,不但解放了警力,还能够实时掌控社区流动人口动态增减和活动情况。同时通过流动人口身份采集,能很快分析出隐藏在社区内的可疑人员,通过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打击,有效压降了社区警情发生。
数据铁笼
实现执法权力制约全覆盖
近年来,徐州警方积极打造“数据铁笼”,通过大数据融合分析实现权力有效监督,完整记录权力运行全过程,本着“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原则,对执法不规范问题“远程提醒、就地纠错”。“数据铁笼”整合了纪委、督察、法制、审计、信访等部门资源,通过信息数据间设定关联融合分析数据,变人工监督为数据监督、事后监督为过程监督、个体监督为整体监督。目前,徐州警方已建成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数据笼子+制度笼子”为依托的互联互通标准化监督体系,实现了权力制约无盲区、全覆盖。
“5000余套执法记录仪,9000余套安装app软件的警务手机,遍布全城的高清摄像头,20余套信息化系统,构成了监督管理平台‘数据铁笼’基础和框架,每个民警都是一个数据源。”徐州市公安局纪委负责人介绍说,通过与华为、曙光等集团合作,开展大数据中间层建设,安装各类服务器500余台,警务云存储空间达2PB,运算能力达千万亿次。通过前端数据采集,实时云计算,比对和碰撞有价值的信息,可谓“人在做,云在算”。
“数据铁笼”的全留痕、可追溯为监督部门定位准、发现早、处置快提供了强力支撑。根据逐级推送,督察、法制、信访等部门对平台运转中发现的执法问题可以下发指令整改,对涉及违纪违法的直接推送至纪检部门。对同一警种、同一地区出现问题较多的,纪检部门约谈主管领导;对出现较大问题的,追究部门领导责任。自“数据铁笼”系统运行以来,徐州公安执法办案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群众对民警的投诉举报量也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