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重视网络有害信息防治

  蓝鲸游戏通过网络平台在全球迅速传播,再次引发世界各国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关注。

  随着广大未成年人“触网”率的迅速上升,网络有害信息对青少年成长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也在近年频繁发生。不仅是对青少年,网络有害信息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也日趋严重。

美国少女自杀致修法

  2010114日,年仅15岁的少女菲比·普林斯因不堪在学校受同学欺负和网络上遭遇语言暴力在家中上吊自杀。普林斯2009年从爱尔兰移居美国马里兰州的南哈德利市,在当地高中因为颇受男生欢迎遭到学校两伙女生团体欺负,在其社交网站个人主页上,留下大量污秽的不实留言。

  这给初来乍到的普林斯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她自己更是无法消除内心的痛苦。在一次放学途中,同学将易拉罐丢在她脸上后,回到家的普林斯在家中选择上吊,结束了生命。随后,当地法院对6名南哈德利高中学生提出侵害民权、骚扰和跟踪等多项重罪指控。不久,马萨诸塞州议会还通过了菲比·普林斯反霸凌法。

  此后,美国各州、市也相继通过相关法规。如20121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正式生效的一项新法规定,校方有权对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等“欺凌行为”的学生予以停学或开除。

英国网络治理疏而不漏

  在英国,负责网络治理的官方机构是内政部。例如,在内务部的监管下,英国成立了儿童网络保护特别工作组和在线儿童保护中心,专门负责保护上网儿童,清查有关儿童色情、暴力的内容,定期进行严打活动,并公布24小时儿童热线,家长和儿童可以随时就网络问题寻求帮助。

  2013年,卡梅伦政府宣布,为了保护儿童不受互联网上不健康内容的危害,政府决定开始自动屏蔽掉互联网上的色情内容。同时宣称,用户在互联网上传播肆意带有色情、暴力内容的图片或视频将被裁定为犯罪行为。

  在英国网络治理的众多行政机构中,最典型的当属“互联网监督基金会”。它在英国工业贸易部、国内事务部和英国城市警察署的主持下开展日常工作,主要负责搜索非法网络信息,并专门设立了一个有500800个非法信息网页链接的名单,每天对名单进行两次更新,并将这份名单通报给相关执法部门和其他机构,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网民访问。

  该基金会将网络信息根据色情、辱骂性语言、暴力、种族主义言论、网络诈骗、潜在危害言论以及个人隐私、成人主题等内容进行分类,并在网页上植入相关标记,当用户浏览到这些信息时,系统将自动询问是否继续,用户再自行选择。据统计,20113月发布的2010年年报中,那些处于基金会打击范围内的网络色情内容在英国的网络中几近消失。

日本IHC发挥积极作用

  日本并没有成立专门负责网上违法和有害信息处理的主管部门,此项工作由该国警察厅负责。警察厅一般委托互联网热线中心(Internet Hotline Center,简称IHC)、网络巡逻公司等协助对网上违法和有害信息进行管理。同时,行业协会在违法信息处理中也发挥了相关作用。

  对于网上的违法和有害信息,日本政府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监管:一是主动巡查,警察厅委托网络巡逻公司进行网上巡查工作,同时鼓励各地警察部门的警官进行义务网上巡查;二是接受举报,主要通过日本的互联网热线中心接受网民的在线举报。发现网上违法和有害信息后,日本警察厅或IHC向网络服务商(ISP)发出删除的请求,网络服务商接到请求后,根据其与用户签订的协议来决定是否按请求删除。

  据了解,日本在法律上并没有网络服务商必须接受警察厅或IHC的请求进行删除的规定。因此,无论是警察厅还是IHC发出的请求,都不是强制性的。但是在实践中,警察厅一般是针对违法和有害信息发出请求,而IHC在发出请求时也十分谨慎,所以网络服务商无论是接到警察厅还是IHC的请求,一般都会执行。同时,比较大规模的网络服务商也会基于与用户签订的协议,主动进行巡查。

  对于被举报信息,IHC根据种类不同分四种情况进行处理:一是向警方提供信息。二是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或网上论坛管理员等采取应对措施,针对违法及有害信息中一定范围内的信息,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或网上论坛管理员采取拦截发帖等措施进行应对。三是向有关部门提供信息,针对侵害人权、侵害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信息,交由其他专门负责应对的部门处理,如涉及诽谤、侵害隐私的信息提供给法务省的人权维护机构,侵害知识产权的信息提供给有关维权团体。四是向信息过滤企业提供信息,IHC会将其积累的违法及有害信息定期提供给信息过滤企业,通过信息过滤的方式遏制违法及有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