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暴力之殇

    一步步诱导人走向自杀的蓝鲸游戏引发关注的同时,近年来网络暴力游戏沉迷者导致他人伤亡的暴力行为同样不可忽视,特别是在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案例中,“游戏”的影子隐约可见。

 

    

    524日,在广西桂林市发生的一起致午托班管理员及学生32伤恶性伤害案件,再次把网络暴力性游戏推到舆论的中心。

    据当地检察院公布的消息显示,犯罪嫌疑人熊林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早在20027月起就出现一种精神上的幻觉,觉得身边有“干扰源”对其精神、生活进行干扰、侮辱、伤害,他一直想把所谓的“干扰源”除掉。

    清除“干扰源”就是熊林游戏世界中所需要执行的任务,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就曾多次携带作案工具外出寻找“干扰源”。

    524日,熊林在家玩完网络游戏后,手持一把尖刀、一把匕首再次外出寻找“干扰源”,当他走到桂林秀峰区甲山街道办事处东莲村委五里圩村20号的午托班楼下时,认为该处就是“干扰源”,遂冲上该楼二楼,见人就砍刺,造成午托班管理员阳忠钢、阳维嫂和学生谢某当场死亡,学生王某、幼童阳某受伤。

    尽管关于网络暴力游戏和青少年暴力犯罪之间是否有必然的关系,如今社会各界仍然为此争论不休,但在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不少案例中,“游戏”的影子却隐约可见。

暴力游戏汹涌而来

    对于被电子产品包围着成长起来的12岁的儿子,北京的刘先生常常感到手足无措。他表示,无法真正触摸到儿子的内心世界,“他和游戏的关系最为亲密,和我们都像隔着一扇门,彼此都进不来也出不去!”

    回忆起童年,刘先生称自己是在“老鹰抓小鸡”“捉迷藏”等游戏中长大的,到了儿子这一代却整天被“打打杀杀”所包围。

    “他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玩游戏,中午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要玩上一个半小时,晚上放学拿起手机能一直玩到午夜,保持一个姿势一动不动。”刘先生说,“有时候也在电脑上玩游戏,玩通宵,白天不去上学。”

    刘先生介绍,由于早年夫妻俩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注比较少,孩子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游戏竟然成为儿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今,看到孩子常常沉溺于游戏当中,刘先生表示已经无计可施。

    对此,刘先生的朋友多次批评他对孩子过于溺爱,比如,孩子有时候撒谎说晚上睡不着,只能白天睡觉,刘先生和妻子都信以为真。而为了不让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他们竟然专门聘请辅导老师来辅导,以补上儿子在学校缺下的课程。

    刘先生也道出自己的苦衷:“尝试过没收手机、家里断网,但孩子要么出去到网吧上网,要么就是大哭大闹,没办法。”在这种情形下,刘先生和妻子一次次选择妥协,却又心如火燎。

    不久前,刘先生看到“一个初三的男孩玩手机,父亲生气把手机扔到楼下,孩子随后纵身跳楼身亡”的新闻报道时,他更是不禁打了一个冷战。

    刘先生发现,儿子玩游戏时的心情常常是阴晴不定的,有时候大声叫好,有时候脏话连篇,有时候更是大拍桌子。

    儿子玩游戏的血腥程度也令刘先生震惊。他有一次无意中注意到,儿子在一款游戏中扮演一个凶手角色,他手持铁铲和棍棒,将手无寸铁的一位女生一击致命,再悄悄将尸体分解,并拖到僻静处藏好,在警察到来或被人发现前将血迹清理干净……

    同时,他发现儿子还玩《暴力虐杀》《仇恨》《灭绝人类》等多款游戏,他到网上一查,发现都是具有暴力性质的游戏。令他惊讶的不仅于此,他发现暴力游戏软件在网上比比皆是。对此,他表示担忧。

    其实,只要登录一些游戏网站,人们就能看到各种暴力游戏专栏,其血腥程度往往与玩家的年龄极其不相符。

    记者尝试在百度搜索中输入“杀人游戏”进行搜索,共显示有660万个链接,而浏览网页不难发现,都是一些游戏软件的介绍和推荐。

    在这背后,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游戏产业以及巨大的消费市场,据《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介绍,2015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55.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7.7%。同年,我国游戏类上市公司Top10年度净利润均破4亿元。

    据一位游戏行业人士介绍,大多数游戏类型都具有暴力性质,往往这样的游戏对玩家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

    一项社会调查也显示,我国有1.6亿青少年网民,其中90%以上的青少年玩过网络游戏,而90%以上的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色情等。

被指暴力犯罪诱因

    除了在广西桂林发生的恶意伤害事件外,在许多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例中,也无一例外地指向了网络游戏。

    据安徽商报报道,2017324日,安徽省全椒县正上初三的16岁少年阿力(化名)为了购买一款网游里的人物“皮肤”,杀死了一名32岁的妇女,抢得85元支付游戏的费用。

    其杀害被害人之后,竟然若无其事地回到家,将沾了血迹的手套、外衣和小刀藏在自己房间里。

    而据媒体公开报道,近年来类似案例不胜枚举。

    2011年,湖北宜昌市抓获一个一年间入室盗窃30余起的小团伙,8名成员年龄在1215岁之间,偷窃目的就是为了购买虚拟游戏“装备”。

    20128月,辽宁新宾县永陵镇发生特大杀人案件,17岁嫌犯李某因与女友发生矛盾,杀死女友亲属2人后,沿途刺死6人,刺伤5人,嫌犯行凶时装扮成网络游戏《穿越火线》形象,受到社会普遍关注。

    20139月,江西抚州临川二中高三学生雷某在课间玩手机游戏被班主任孙某收走,11时许,雷某手持水果刀,在教师办公室割破孙某的颈动脉,致孙某当场死亡。

    2015911日,安徽省合肥市两名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以“练胆”“刺激”为由,行凶杀人焚尸。

    20151018日,湖南邵东县廉桥镇新廉小学发生一起命案,52岁女教师李桂云被3名未成年人杀害后藏尸于床底,手机和现金被抢走。

    令人惊讶的是,案发之后,3人彻夜未回家,继续上网玩游戏。即使被抓获时,仍在县城网吧上网。据了解,3人长期在网吧玩《穿越火线》《英雄联盟》等网络暴力游戏。

    同样,网络暴力性游戏被指与与日俱增的校园暴力事件有关。

    20166月,北京高院发布的一份通报显示,在全市法院共审结近200起校园暴力犯罪案件中,约有70%的被告人自述受到影视网络游戏中暴力手段的不良暗示或影响,使他们更愿意把暴力当作解决冲突以及达到个人目的的有效方法。

    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看来,暴力游戏与青少年暴力事件频发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对未成年人影响尤为突出。许多暴力游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发生的,游戏迷们不承认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在游戏世界里,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武力解决。当青少年习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之后,在现实社会中遇到冲突,便会采用这种最熟悉的方式来解决。在他们看来,这和在游戏里无数次重复过的行为没太大不同,但在现实中却会酿成大祸。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表示,带有暴力血腥元素的影视游戏作品,的确会对特定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皮艺军表示,一些本身就有暴力倾向的青少年会有意无意地接触暴力作品,而暴力作品会激发他们的暴力特质,从而做出相应行为。此外,暴力作品还会对一些想犯罪的青少年起到启发作用,一些人会在现实中模仿其中的暴力行为。

    “在国外,之所以对这类作品采取分级制度,禁止相应年龄段的人接触一些暴力血腥作品,就是考虑到这个因素。”皮艺军说。

呼吁完善立法与分级

    据学者研究,人长期处在暴力游戏状态下,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会形成心理敏感而固执、性格不稳定、记忆力衰退后果,常常会误把虚拟世界当做现实世界来认知。

    在黑龙江牡丹江医学院教师李佳看来,即便对于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来说,长期沉浸在暴力性网络游戏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依然明显。

    她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认为,大学生长期参与暴力性网络游戏更容易出现心理“易感化”现象,即表现为思维方式封闭、固执坚持己见、与人沟通不畅、不善变通等,人们通常将这一类人称为“死心眼”。

    “因此,他们心理上对攻击性行为以及相关的刺激变得非常敏感,因此长期处在暴力性网络游戏的情景中,对成为诱发和强化攻击性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力的概率就会提高。”李佳说。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专家杨斌研究员呼吁,完善立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杨斌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应该制定涉及电脑游戏的监管法规,成立由家长、老师、孩子等组成的消费者评审机构。对现有和即将上市的国内外电脑游戏进行严格的审查,禁止有不健康内容的游戏上市,并鼓励开发有益的游戏。根据核实的开发成本,允许收取一次性的合理费用,禁止利用挫折感诱迫青少年不断充值而牟取暴利。

    他表示,为保证游戏产业平稳过渡,允许企业限期整顿修改不健康内容,对现有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征收逐步递增直至禁止的惩戒性税收,用于奖励游戏公司开发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电脑游戏。

    “当前正在酝酿对电脑游戏进行评估和分级的制度,这类法律、制度从制定到具体执行都应该鼓励社会参与,这样才能纠正过去网络游戏企业出于利益考虑不配合的弊端。”杨斌说。

    全国人大代表周建元也呼吁,尽快对网络游戏进行审查分级。他表示,目前,对网游的管理仅有文化部门,从行政执法上进行管理约束力不强。

    因此,他建议,从法律意义上对网络游戏进行审查分级。“首先是规范内容,然后在审查的基础上进行分级管理,并要求从技术上做到严禁18岁以下青少年玩有暴力内容的游戏。”

    其实,世界许多国家已经对游戏进行分级审查管理。比如,美国的游戏分级制度十分严格,除了对内容有详细的分级规定和限制外,美国在执行方面也作出严格规定。为了落实游戏分级,在旧金山的新议案中规定:游戏玩家必须把18禁游戏摆设在高度1.5米以上,并且不是儿童能够触到的位置。

    在德国,根据其发布的《公共场所青少年保护法》规定,网吧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可能危害他们身心健康的游戏软件。

    在日本,游戏的分级由计算机娱乐供应商协会下的计算机娱乐分级机构完成,所有的游戏都受到分级制度的约束。

    在韩国,游戏分级委员会将游戏分为4个等级:全年龄、12岁以上、15岁以上和18岁以上。起动游戏时,在初始画面右上端会标记各种不同的等级标志。

    我国虽然在2004年就有一家名为“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非官方机构开始探索性地建立自己的游戏分级制度,但协会的相关分级制度对游戏公司的影响力较小,且网络游戏开发公司对协会的参与程度较低,协会的规定很难约束企业的行为。

    在各方呼吁多年的电影分级制度依然没有出台的情况下,不少专家表示,游戏分级制度的建立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

    对此,也有专家指出,青少年暴力犯罪现象是社会的综合体,并不能将其原因简单归于网络暴力性游戏,要减少青少年暴力犯罪数量,需要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的多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