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结合现代与传统手段侦破“3·3”命案
45岁女性失踪
2017年4月9日,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在市公安局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破获了影响恶劣的“3·3” 贵阳市花溪区陈清菊被杀害案。
该案犯罪嫌疑人张应发,1988年7月16日出生,户籍地在贵州省普定县化处镇张家村266号。被害人陈清菊,45岁,生前住在贵阳市花溪区孟关乡涟江化工厂出租屋,系涟江化工厂清洁工。
2017年2月7日,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孟关派出所接刘应红报警称:“其母亲陈清菊于2017年2月5日晚上从花溪区孟关涟江化工厂租住房外出后一直未归,电话已关机,经多方查找无果。”花溪分局接报警后,由刑侦大队、孟关派出所牵头,立即开展调查走访工作,调取周边监控。
经视频分析发现,2月5日陈清菊经过涟江化工厂对面砖厂的监控探头后消失,18秒后一名可疑男子手里拿着疑似刀具的东西尾随其后。民警推断陈清菊被害的可能性很大,立即将视频分析的情况向刑侦大队和分局党委逐级作了汇报,分局党委和刑侦大队高度重视。花溪分局局长胡文院要求:“作最坏的打算,守住‘底线’,要将陈清菊失踪案当命案来办理。”副局长周坚信详细听取视频分析汇报、带队参加具体工作,刑侦大队大队长罗代雄立即安排民警对陈清菊的社会关系及失踪前最后接触的人员逐一进行走访排查,对陈清菊可能行经的路线进行认真查找,同时以陈清菊失踪地为中心,从空间和时间上延展,最大限度地调取周边所有视频资料,全力查找。
刑侦大队民警对陈清菊的社会关系、家庭矛盾、失踪前接触的人员等一一进行排查,同时对陈清菊当天可能行经的路线进行认真的踏勘搜索,缜密排查可疑情况。民警在搜索过程中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2017年3月3日民警从陈清菊最后消失的涟江化工厂大门口开始地毯式搜索,特别是针对排水沟、下水道、窨井等所有可疑部位进行重点搜索,15时许民警在搜索至该厂雷管生产车间门外窨井时,发现失踪多日的陈清菊尸体。经法医检验,死者陈清菊身中两刀,其中一刀为肺部贯穿伤,为失血性休克死亡,系他杀。
“五位一体”快速破案
从接报警之时起,花溪分局就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发现尸体后,花溪分局局长胡文院、政委王海涛、分管刑侦的副局长周坚信、刑侦大队大队长罗代雄、负责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的赵宗忠、案发地孟关派出所所长罗章勇第一时间到现场,同时也将该案案情向市局刑侦支队作了汇报。
花溪分局立即抽调刑侦、网安、图侦、技侦、情报、法制、派出所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迅速开展侦查工作。局长胡文院将该案案情逐级向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俞洋和副市长陈小刚作了汇报,并同时向花溪区委书记钟阳、区人民政府区长梅俊、区委政法委书记马彪进行了汇报。
市公安局和花溪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组织精干力量快速破案,消除影响。副市长陈小刚、常务副局长俞洋于2017年3月13日带领刑侦支队、网安支队、技侦支队、情报中心等多警种部门主要负责人赴花溪再次勘验现场,听取汇报。
陈小刚对花溪分局前期开展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该案的下一步侦查作出了“两个把握”“六个坚信”的重要指示,即:一要把握好案发前与受害人及其相关人员的关系,二要把握好第一现场与第二现场的关系;一是坚信发案时间、路段以及第一第二现场,二是坚信本地人作案,三是坚信前科人员作案,四是坚信图侦会出成果,五是坚信技侦会出亮点,六是坚信刑事科学技术会出证据。花溪分局按照陈小刚副市长的指示,进一步找准方向和路径,“五位一体”合成作战,将现代与传统手段完美结合,成功侦破了该命案。
利用视频侦查出成果。自接报失踪警情之时起,视频侦查工作就已经展开,并不断扩大。在前期的视频侦查工作中,花溪分局对尾随陈清菊的可疑男子的衣着、步态等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案发周边的涟江化工厂一带进行视频拓展,最终锁定一特征相符的可疑男子,该男子于2月5日在涟江化工厂附近的视频里共出现5次。
按副市长陈小刚的要求,市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代素君指挥支队情报科、公交分局、便衣分局等多家单位视频侦查骨干进行视频拓展,发现该男子在案发前后的6天时间在视频里共出现8次。专案组大胆推测该男子可能生活在案发现场周边区域,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深入刻画,前后共做了6次侦查实验,分析该男子身高在160CM左右,作案时身穿红色冲锋衣,深色裤子,鞋帮为白边的运动鞋,走路时左脚呈明显的“外八字”,右手外摆幅度较大,平时有穿水鞋的习惯。
调查走访出对象。根据视频侦查提供的情况,另一组民警在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郭先丕的带领下,以案发现场为中心,对案发现场附近的涟江化工厂家属区以及附近区域划网格进行“地毯式”的走访排查。针对可疑男子的衣着、特殊的步态特征,以及周边可能会涉及水鞋的行业及工种进行排查,共走访排查了268家住户469人,重点前科人员20名,流动人口48名,发现案件相关线索10条,排除与受害人陈清菊有矛盾纠纷的人员26人。根据其有穿水鞋这一习惯,民警重点排查周边可能与之相关的场所,在走访到孟关乡品华中学门口的一家洗车场时,一名叫张应发的暂住人口的步态特征和视频上的可疑男子高度相似,于是民警将张应发纳入重点嫌疑对象开展工作。
充分准备强审讯。民警充分运用大数据理念,在“大情报”平台对张应发的信息进行认真细致地梳理,发现张应发系抢劫、盗窃前科人员。张应发2008年因入室抢劫、盗窃被普定县人民法院判刑11年,曾在瓮安监狱服刑,经过三次减刑后,于2016年10月22日刑满释放。为了尽快破案,消除影响,花溪分局分两个工作组对张应发的详细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第一组到张应发的户籍地贵州省普定县对张应发的家庭情况、前科情况、性格特征、作案手段及社会关系情况进行调查;第二组到张应发曾服刑的瓮安监狱对其狱中表现、牢友情况、减刑情况进行调查。经调查了解得知:张应发刑满释放回老家一段时间后,于2017年1月来到花溪区孟关乡涟江化工厂附近朋友谭玉平的洗车场洗车,因公路建设该洗车场关闭,张应发又到孟关林场打火队上班,由于长期在监狱服刑和社会严重脱节,朋友少、性格孤僻、报复心强,加之基本的生存技能欠缺,工资不高,生活十分拮据。
根据已掌握的基本信息,花溪分局对如何抓捕张应发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抓捕方案进行了精心设计,对审讯工作进行了缜密部署。2017年4月9日花溪分局在孟关林场打火队成功抓捕该案重大嫌疑人张应发。由于对张应发的情况剖析透彻、工作准备充分,在强大的攻势下,张应发很快交代了其持刀抢劫受害人陈清菊并将其杀害的犯罪事实。
据张应发交代:2017年2月5日,张应发窜至涟江街上伺机作案,在涟江街上遇到受害人陈清菊,发现其孤身一人行走,便尾随其后,行至涟江化工厂大门口往黔陶方向的公路上,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陈清菊杀害后将其上衣包里的7元现金抢走。由于惧怕陈清菊的尸体被发现,张应发在附近寻找到涟江化工厂路边的一个窨井,将陈清菊的尸体沿路拖拽到该窨井处,中途将拖拽掉的衣物随手丢在水沟里,将尸体藏匿在窨井内后迅速逃离现场,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在打火队上班,直到被公安机关抓获。
案件侦破,总结经验
该案的成功破获,一是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时为案件侦查指明方向。陈小刚副市长、俞洋常务副局长亲赴现场,专题听取案情汇报,提出了“两个把握”“六个坚信”的工作思路,为案件侦破指明了方向,同时要求常务副局长俞洋组织由刑侦支队牵头组织公交分局、便衣分局等多家单位支持花溪分局进行视频侦查工作。花溪分局局长胡文院、副局长周坚信、大队长罗代雄带领民警多次复勘现场,开展侦查实验,召开案情分析会安排部署案件侦查工作。
二是得益于市、区两级公安机关紧密配合,“五位一体”合成作战,体系化专班打击。刑侦支队支队长崔峰、副支队长代素君以及网安支队、技侦支队领导多次指导案件侦破工作,刑侦支队技术科更是和花溪分局刑侦大队技术室一起勘验现场,提取痕迹物证,并及时检验。花溪技侦前移阵地从接到受害人陈清菊失踪的报案信息起,就一直为案件提供技术支持。网安、情报等部门也大力协助,形成了无形的战斗合力。
三是得益于花溪分局对失踪人口信息的高度重视,预判准确,提前开展工作。花溪分局接到受害人陈清菊失踪的报警后,不是简单将其录入失踪人口信息库,而是及时全面深入开展调查走访工作,精心查找,及时调取周边的视频监控,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为案件的成功侦破提供了条件。
四是得益于视频侦查工作的强力推进。从接到失踪报警后及时调取周边的视频资源,没有让视频资源流失,该案调取周边所有的视频资源29个探头4000余G的视频数据。特别是刑侦支队副支队长代素君带领视频侦查队伍对调取的视频进行了专业的梳理排查,并最终成功刻画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体貌、衣着、步态特征,为案件的调查走访、最终锁定嫌疑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五是得益于花溪分局较为扎实的刑侦传统工作。该案嫌疑人的成功锁定,直接得益于传统的摸排走访。花溪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郭先丕带领的现场摸排走访组的民警,利用扎实的刑侦基础工作经验,在涟江化工厂这一特殊的区域内,在上班时间无法找到人的情况下,用错时工作的方法,利用下班时间、周末进行走访,在众多的线索中逐一梳理,层层筛选,用其敏锐的洞察力,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成功锁定。
该案从受害人家属2月7日报案起,经过60余天的侦查工作,特别是3月3日发现受害人尸体后,刑侦民警连续作战36天,顾不上周末和节假日,直到该案成功破获,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花溪分局公安队伍是一支能打胜仗、打硬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值得充分信赖的队伍。
(作者就职于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刑侦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