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武城检察院开辟“法治进校园”新路径
利用“互联网+”实现“讲学护”三位一体
“通过这个平台,孩子们不仅可以收看检察官的普法宣讲,还能点播法治动漫、微电影,与检察官互动、咨询问题,师生们非常喜欢‘互联网+法治进校园’信息平台。”刚刚为孩子们点播完法治微电影的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实验中学初二班主任孙老师感慨地说。
与这位老师一样心灵受到触动的,还有该县5.3万名学校师生。“原来,只要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哪怕只抢了1元钱,也构成抢劫罪呀?”一名刚刚收看了法治宣讲的小学生与检察官互动交流。
孙老师口中的“平台”,全称是“互联网+法治进校园”信息平台,是武城县检察院为了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活动专门开发的一个线上信息平台,将传统宣讲方式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及时高效、覆盖面广等优势,实现了“法治进校园”线上线下互通。
“以往法治宣讲教育形式死板、方式单一、效果不佳。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现有资源,将法治课堂(讲)、自助学习(学)、监督保护(护)有机融合,实现了‘范围全包括、内容全方位、形式全互动、时段全覆盖’。”武城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增顺介绍。
“讲”:及时、高效、全面
武城县检察院这一既是首创又是独创的做法得到了县委政法委、关工委、教育局的支持,通过联合出台文件,形成了党委领导、检察主导、多部门合作的“法治进校园”联动机制。
武城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智广介绍,检察院开通了远程法治宣讲系统,全县86所中小学的所有教室全部开通视频终端,通过账户密码登录,一员开讲,即可实现全面覆盖,彻底解决了传统法治宣讲方式在时间、人员、受众范围等方面的短板。
“学校都非常积极,很多校长都主动要求使用,因为这套系统能够进行实时保存,由管理员将精彩的宣讲视频上传至往期回顾板块,不能进行实时观看的在校师生可以利用班会、活动课等时间,根据受众对象的不同,自由选择观看或重播,真正实现了法治宣讲的及时、高效、全面覆盖。”智广说。
为使普法更具针对性,让法治的阳光照亮孩子们的心灵。武城县检察院还通过考核选拔,从全院精选了7名法学功底深厚、办案经验丰富、宣讲水平高的干警组成“法治进校园”宣讲团,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围绕校园暴力、依法从教、远离毒品、防范性侵、珍爱生命等主题,对中小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讲座,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观看直播。
同时,他们还邀请20余名知名老师、心理咨询师、律师及社会志愿者等组成爱心宣讲团队,分别从法律法规、自身保护、依法维权、心理抚慰等层面开展宣讲,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在校师生的学习兴趣。所有讲授课程,全部同步留存,经编辑整理后,重新上传平台,方便师生随时随地随机“点播回放”。
“学”:根据喜好自主点播
智广介绍,“互联网+法治进校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他们进一步养成守法的自觉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我保护、防范不法侵害的能力。预防校园暴力欺凌事件的发生,因此如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为了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平台上设置了“法律自助餐板块”。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相关法律知识与真实案例和检索网络素材整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电影、游戏等手段,制作成集“影、音、图、文”为一体的多媒体作品,定期推送,及时更新。平台录入130余部法律法规、100余部法治微电影,中小学生可随时登录平台,点击相关内容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对法治的感性认识。
为激发学生对“法律套餐”的兴趣,武城县检察院还在平台上设置了互动板块。在点播推送栏目,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发布想看想学的法律知识需求,由被动听课到主动点播,检察官根据师生诉求,及时准确地按订单为其推送相关法律信息知识,提升了法治宣讲教育的实效性,深受师生喜爱;在心理咨询栏目,中小学生可将自己难以排解的问题,通过相对私密的方式提交到平台,该院未检部门聘请心理咨询专家对中小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对一解答,疏解中小学生心结,给其创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这就像个超市一样,所有的视频、材料都在网上,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点播。这种形式非常新颖,也引起了学校的共鸣,学生喜欢,还减轻了学校安排老师上法治课的负担,效果还很好,很受欢迎。”智广说。
护:未成年人维权的“110”
2015年,武城县检察院为了解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领域“信息不对称”、责任稀释等问题,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未成年人保护检察监督信息平台(简称未检平台)。
武城县检察院工作人员韩雪介绍,平台设置了教育保护、文化管理等10个模块,分别对应相应的行政执法部门。信息员录入的问题自动流转到相应行政执法部门。检察机关可以查看信息员反映的所有问题,并监督各行政机关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实现信息网上收集、问题网上分流、处理结果网上监督,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检察监督工作创新、规范发展。
智广说,“互联网+法治进校园”信息平台与未检平台互联互通,学校师生以及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登录平台或是手机APP,在线咨询或反映个人、他人合法权益受侵害等情况,由平台管理人员及时予以答复。对于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问题,及时流转到相关行政部门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予以反馈。
同时,通过中小学生提供的信息,及时发现学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向相关部门及时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及时处理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平安校园建设。
就在前不久,群众在平台上反映,几所中小学附近有包子铺使用含铝泡打粉,检察院调查了解到,公安机关只立案查处其中一家,对另外两家却没有立案。于是启动立案监督程序,监督公安机关对李某、王某以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立案查处,确保了在校师生的食品安全。
自2016年“互联网+法治进校园”信息平台开通以来,武城县检察院共向涉案网吧及文化执法局等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5份,监督行政部门处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问题27个;在线开讲远程法治课堂16期,极大地增进了学生对法治的认识和感知。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该县未成年人犯罪数比上年度下降50%。“这一成效的取得,‘互联网+法治进校园’功不可没。”武城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