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大地“红袖标” 群众路线谱新篇

江西吉安探索新形势下依靠群众、群防群治新路子

  江西省吉安市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在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诞生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谱写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不朽篇章。在思想多元、文化多元、利益多元的今天,深化平安建设如何走好群众路线?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红袖标工程”建设,有效破解了群众性义务巡防“动员组织难、长期坚持难、调度管理难”问题,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依靠群众、群防群治的新路子。

  

探索与实践

  社区是居民之家,社区的大小事务离不开居民的主动参与和支持。2009年起,该市各社区通过搭建自治平台,积极推行每季度“居民议事恳谈”制度,社区建设、民生服务、物业管理、治安防范等都纳入恳谈议题。每当有热心群众提出组织开展义务巡防的意愿,居委会和派出所总是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帮助招募队员、组建队伍。近年来,市中心城区陆续组建的40余支社区义务巡防队,无一例外都是由群众主动提出,基层组织加以引导扶持,逐步由“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

  群众义务巡防如何长期坚持?该市制定激励保障扶持措施,通过媒体加大“正能量”宣传力度,使义务巡防好人好事被连续报道,街道、社区坚持开展评比表彰,不少巡防队员被评为社区优秀党员、身边的好人,让朴素的荣誉感成为义务巡防的动力。同时,各街道为每支队伍拨付必要的启动资金,购置红袖章、胸牌、毛巾、电筒、水杯、防暑药品等简易物品。辖区共建单位主动捐赠迷彩服、大衣、棉鞋、保温杯、喇叭等装备。巡防队员成为各单位“连心结对”的首选对象,登门走访、慰问帮扶,队员们坚持的信念有增无减。

  此外,各街道根据义务巡防工作的特点,基层派出所组织专门培训,安排民警带队巡防,指导建立了“义务巡防工作制度、巡防员职责”。巡防工作中,各支队伍探索实行了人性化管理方式,相继推出相邻社区实行交叉联防新模式,你巡一三五,我巡二四六,每次巡逻扩展到两个社区,实现每天有人巡,还能劳逸结合,又能互帮互助、促进交流。

  201312月,市综治委出台《全市城乡社区群众性义务巡防“红袖标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并隆重举行“红袖标”队伍授旗仪式,全市群众性义务巡防工作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全市正式组建“社区义务治安巡防、公共场所义务治安联防”两支“红袖标”队伍,规范明确“招募组建、职责任务、教育培训、制度管理、共建帮扶、考核奖励”等一系列规范性、长效性机制。2014年起,“红袖标”工程列为市委深化改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专责小组重点推进项目。目前,全市“红袖标”队伍注册人数达2.5万余人。

成效与收获

  

  “红袖标工程”实施以来,该市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公众安全感显著提升、群防群治氛围日渐浓厚。

  据介绍,“红袖标”巡防区域是小街小巷、小区内部及周边,有效弥补了专职治安巡防的盲区。义务巡防全面启动以来,全市居民小区发案率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小区实现全年“零发案”,吉安市公众安全感指数位列全省前列,平安吉安建设实现一年一个新台阶、由量变到质变的提升。在“红袖标”队伍的带动引领下,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群防群治氛围日渐浓厚。

  

思考与启示

  

  深化平安建设必须发扬基层民主、走好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党三大法宝之一,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形势下,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深化平安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基层民主,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有了群众的支持就具备了做实事、办成事的坚实基础。以群众评价作为衡量标准,以人民满意作为工作目标,平安社会建设必将稳健发展。

  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必须发挥群防群治的重要作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既要发挥信息科技引领作用,又要坚持群防群治传统手段。“红袖标”义务巡防队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发挥的不仅是治安巡防员的作用,同时还是平安建设的宣传员、隐患排查的信息员、邻里纠纷的调解员、社会事务的管理员。“红袖标”义务巡防必将有力推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深入发展。

  吉安“红袖标”工程建设之所以具备较强的生命力,是具备了群众自发组织、党政大力支持、部门精心指导、社会协同配合、干群一致认可等先决条件。基层党政组织主动回应群众呼声,顺应群众愿望,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职能部门加强专业指导,确保义务巡防依法、规范、有序开展;综治部门认真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制定出台规范性指导意见,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