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习 夯实理论功底

  5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法学会青年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55日下午,中国法学会新一届机关党委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会,畅谈思想体会。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出席并讲话。他强调,青年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和历史机遇中励志勤学,砥砺成才。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青年干部曹菲、吴汶亚、陈辉、李旭、彭廉坡、周晓芸等先后发言,畅谈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体会,还有一些青年干部提交了书面思想体会。大家一致表示,要坚定理想,不忘初心,刻苦磨炼,加强学习,立足本职工作,夯实理论功底,为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芒。本报编辑部从中节选了部分青年干部的学习体会(详见0607版)。

励志勤学 德法兼修

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芒

 

  

  我谈两点学习体会。

  第一,是关于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坚定理想,不忘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今天我们在座的各部室的青年同志,大多数都是学法律出身的。每一个学法律的人,当年在进入大学的时候都是胸怀铁肩担道义的理想的。到了毕业要找工作的时候,大家就变得慢慢现实了,会考虑哪些工作是光鲜体面的,哪些工作是挣钱多的、稳定的、能分房子的。进入单位之后,发现日常从事的具体工作和自己当年想象的相去甚远,在工作中遇到种种挫折和考验。之后,结婚成家生孩子,父母渐渐变老,各种事情接踵而至。每一天疲于奔命,既没钱又没时间,当初的各种理想信念也就渐渐消磨光了,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没有要求了,工作上变得得过且过了,研究上也变得不求甚解了。冷静下来想一想,觉得非常可怕,难道接下来的人生就要这样过了?当初的那份理想信念跑到哪里去了?我想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坚定理想,不忘初心。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想一想自己在迈入大学校门上第一堂法学课时的那一份激情,想一想自己在刚参加工作领到第一份任务时的那一份激情。

  我觉得,青年的时光就是用来吃苦的,就是用来奋斗的。可能有人会觉得我是在唱高调,但我是真的这样认为的。青年时光太宝贵,有以后花再长时间也不可能收获到的收获,有以后花再长时间也不可能体验到的体验。习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剩下的扣子就都会扣错。为什么这样说,我理解,就是因为理性、信念、伴随一生的习惯,这些人最本质的东西,都是在青年的时候形成的。

  第二,立足本职工作,加强学习,把小事当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

  我来自研究部,主要从事课题管理方面的工作。课题管理涉及选题设计、招标、评审、立项、结项鉴定、成果转化,对法学专业知识、学术鉴赏力,以及当前法治实践的了解都有较高的要求,但在具体工作中又有不少行政性、事务性的工作。我当时从法律信息部借调到研究部,工作的性质也从原来的主要从事研究变成了组织研究,感到一些不适应。每年制定选题指引的时候,觉得自己在设计引领法学研究的指挥棒,很自豪。领导交办一些文件讲话的起草任务时,也觉得委以重任,一定要拿出像样的东西来回报领导的这份信任。但日常的每一天,面对的是大量的咨询电话,每年1000多份的课题申请书,结项鉴定的时候收到好几立方米的课题成果,把办公室堆得满满的。现在回想起来,确实经历了一个适应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认真整理每一份课题申请书、每一份课题成果,接电话、回邮件,就是这些小事,这些日常工作的细节,体现了我们法学会的服务水平,决定着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感受。

  等我熟练胜任了课题管理的事务性工作,又一个问题来了。大量的时间用于事务性的工作,琢磨怎样提高效率,渐渐满足于做好眼前的事,从事研究的热情少了,对法学研究现状的关注也少了。这是不行的。如果我自己对法学各学科的研究现状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设计出来的选题又怎么能发挥引领法学研究的指挥棒作用。自己反省一下,没时间只是一个借口。今后我一定要在这方面努力改进,加强学习,夯实理论功底。就像陈冀平书记说的,只有认真地学了,才有发言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过,陈冀平书记又强调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研究和阐释,是当期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工作的重要任务。我在接下来设计课题选题的工作中,以及后续的立项评审、结项鉴定、成果转化工作中,都要始终绷紧这根弦,把各学科各领域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优秀理论、好制度、好经验提炼出来,把它们发扬光大。

  以上是我的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