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9趟没办下居住证”病在诚信缺失

  本来简简单单的居住证,硬是办了9次都没成功,从黄石来武汉务工的傅小姐被这事困扰了1个多月。向辖区公安分局反映后,她第10次前往社区警务室,终于办成了手续。6个月后,她便可拿到居住证了。(51日《武汉晚报》)

  从公众对事件的感官直觉看,“跑9趟没办下居住证”显然属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的典型案例。但透过其在“跑9趟”中不乏“吃闭门羹”或“差材料”的无功而返,事件的背后更折射公职人员尸位素餐、毫无担当的官僚作风,其病根就在于为民意识的严重缺失。

  讲诚实、守信用既是做人之基,也是为政之道。对于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落实,提高办事效率,避免群众跑路,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恪守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和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在工作实践中,就是要首先做到确保工作人员的在岗在位和遵章守时。在傅小姐申办居住证的“跑9趟”中,仅“见到”工作人员就用了3天时间,跑了3趟,吃了两次闭门羹。这哪里还有“高速度”“快节奏”?

  设立警务室原本是为了方便群众就近咨询或办事,最起码的要求也要确保有人值班,如果是值班者临时外出,也当安排好替岗者,至少也要留言告示,岂能想来就来,想走就关门。让乘兴而来的办事群众吃“闭门羹”扫兴而归,不仅是漠视责任使命的履职缺位,也是罔顾民众权益的权力任性,有违方便快捷的为民服务效率。

  构建诚信社会、打造信用政府的引领效应不可或缺。作为包括公安机关在内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窗口部门,要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群众奔波,就应对相关信息公开透明,充分满足和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而不是故弄玄虚地玩弄“神秘感”,说一半留一半,抑或是挤牙膏似的慢慢披露,更切忌故意以莫须有“材料”刁难百姓。按照武汉市公安局提供的信息,外来人员办理居住证,只需带上身份证、房屋租赁合同和照片,到辖区警务室就可提交申请。可办事协警却罔顾办事流程,无端增加选项,甚至要求傅小姐提供公司营业执照和法人证书等根本不可能拿来的公司文件。其刻意设障的刁难意味不言而喻。

  不出所料的是,这场由傅小姐办证引发的“低效率”风波,再次毫无悬念地被终止于网络曝光的舆论监督。正是当事人以“微博留言”方式诉诸网络并@相关部门,才产生了“1次顶9次”的办事高效率,人们不能不叹服媒体曝光对倒逼效率提升的屡试不爽。由此看来,缺乏外力监督的权力难有便民快捷的高效率,此言不谬。

  面对“跑9趟没办下居住证”的低效率,当地警务部门不应止于就事论事的知错就改,而要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户籍窗口作风整顿,进一步强化民警服务意识,朝着武汉市提出的“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要求努力。人们期待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行政高效率,尽快成为各级行政部门的服务常态。对此,前不久浙江省政府列出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不失为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