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立家:对待干部,要用好激励机制

  如何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从制度层面保护敢于担当且能担当的干部?本社记者独家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

  

  《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书记火了,改革中不可避免的冒进最终丢车保帅的结局让众人唏嘘不止。现实中也同样有李达康影子的领导干部。特别是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不仅需要纠正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懒政怠政现象,更需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

  针对领导干部的用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区分”,李克强总理也明确提出要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如何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从制度层面保护敢于担当且能担当的干部?本社记者独家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

“错”的界限在哪

  记者:对于领导干部来讲,能容他们“错”的界限如何界定?

  竹立家:改革创新过程,前人是没有做过的。从创新的角度来讲,创新可能就出错。只要这个干部是按照中央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做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是在某些方面出了错,这个错是要容忍的。与改革精神、改革政策、改革方针的大方向相一致,可能在运作过程中间出一点错,这是可以容忍的。其次不是主观故意犯错。目前有一些干部打着改革的名义,实际上在谋私利,他的主观意愿是不正确的,是要追求私利,这就是不能容忍的。

  另外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四中全会以后强调依法改革、依法行政。比如现在很多地方改革创新基本上都是经过各级人大通过的一些重大的事项,另外各级人大也拥有监督权。这个过程中间只要领导干部的改革思路,改革事项确实经过人大广泛讨论,最后批准的,在实施过程中间出了错,这个错不能怪个人。

  在去年的党政干部论坛上,针对如何避免免责成为违法乱纪的保护伞、如何保护干部积极性等问题,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教育长梅丽红教授也从三个方面指出了容错免责的边界:容为公之失,不赦为私之罪;容敢干事之误,不纵“乱作为”之错;容突破“过时”之规,不免明令禁止之责。同时她还强调:容错免责,不能忽略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通过明晰“鼓励支持什么”与“反对禁止什么”的制度和政策导向,实现正向激励与反向鞭策的相互配合,从严治党与改革创新的高度统一,真正跳出“管严不作为、管松乱作为”的怪圈。

  记者:针对这些领导干部犯的错误该如何纠正?

  竹立家:根据错误的大小而区分对待。如果犯的是纪律方面的错误,那是要纠正;如果是重大的错误,给党和人民及社会造成重大的破坏影响,就是违法乱纪,就是大错,一定要问责。

  无论是问责还是容错,本质上都是提高权力运行效能的制度措施。只不过问责制是通过防止权力出错的角度“保证权力运行的效能”,而容错机制则是从鼓励权力改革创新的角度“提高权力运行的效能”,二者的制度目标是一致的。问责与容错,从防止权力懈怠和激励权力活力,规范权力运行和提高权力效能两个方面,保证了政府工作的质量,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2016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正式实施,“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作为党和干部的问责工作重要原则。特别是终身问责规定,为“严”的原则再添重磅砝码。这一规定,打消了一些人的幻想。党员领导干部一旦懈怠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不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问责的“板子”都将追随而至。

如何改变懒政怠政

  记者:对待干部任用问题您怎么看待?

  竹立家:用人必须把好“入口关”。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一直以来强调是民主制度选人。很多腐败现象源自于买官卖官、家族主义、裙带关系等。在现实中有好多一把手直接用谁和不用谁这是绝对不行的。用人要经过常委会讨论,必须依程序来用人。

  用人的错误是最大的错误,影响的面相当大。所以要走民主程序,要用民主制度来用人。如果干部用错了就需要纠正,要问责以个人主观愿望来用人。

  如果在用人问题上任人唯亲必须要问责,当然造成重大的严重社会影响的,按照相关的法规进行惩处,要进行法律方面的惩处。

  记者:容错纠错的制度能改变懒政、怠政现象吗?

  竹立家:习近平同志说的加强改革督察,说穿了就是揪住懒政、不作为这种现象。近来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下一步就要落实。落实得靠干部,那么多改革落不到实处,是因为存在一些干部不作为、懒作为、烂作为。建设一个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责任政府上。责任政府就是一个作为的政府,就是按照相关的职能规定、政策规定、法律规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近深改组开会重点商讨习近平同志讲话,重点就强调要加强改革督察,对一些不作为、懒作为的干部要进行问责,对违法乱纪做严格处理。

  记者:懒政怠政的现象您认为怎么去改变?

  竹立家:我们要推动干部敢作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建立一条激励机制,这是最根本的。作为了,肯定能够得到相关方面的肯定;不作为了,得到相关方面的问责和惩处。激励机制就是鼓励做得好的继续往好的方向发展,使一些不好的人受到一定的惩处。

  我认为现在激励机制不健全。公共机构现在不作为的现象很严重,原因就是公共机构的激励机制出现了问题,好多人干得很好,也能干,也敢干,但是提职的时候没有他们。这不是个别现象,在公共机构里是普遍现象,公共机构要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要有一个良好的导向,才能将改革推向前行,才能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