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部门失踪自贬政府公信力

  近日,做隐形眼镜生意的深圳市民朱先生要找“龙岗区药监局”交医疗器械经营行为自查表。他来来回回跑了4趟龙岗,都没找对地方,咨询114123311234512315也无果。最后无奈之下打了110报警求助,民警竟也爱莫能助。他通过媒体的帮助,一波N折找到该局,却不办此业务。他最后只好选择快递到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不可否认,部分政府机构设置发生变化是政府职能“失踪”的重要原因,但是政府机构发生变化就要通过报纸、电视、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及时广而告之,岂能跟民众玩“躲猫猫”?

  对政府部门“失踪”的怪现象,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媒体曝光、舆论批评、应景整改。政府如果真想转变工作作风、改变公众印象的话,就应该拿出诚意为民众服务。而公布政府部门地址,提高公共服务电话接通率,方便民众办事、咨询、投诉,只是政府的服务底线。进一步说,政府部门不仅要公开亮相,还要切实帮助民众解决问题。因此,建立长效机制,给有关部门与责任人套上制度紧箍咒,对怠慢工作、冷落民众者严格问责,让他们承担必要的成本与责任,十分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增强公仆们的服务意识与危机意识,杜绝政府部门“失踪”之类的闹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