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右旗倾力打造“幸福活力”文化先进旗

展文化风韵 强百姓福祉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地、“中国骆驼文化之乡”“中国草原快骥之乡”,自治区“观赏石宝玉石基地”暨“钱币石之乡”都是这里的名片,这就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的西大门苏尼特右旗。

  近年来,苏尼特右旗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和强力推手,明确提出要建设成为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先进旗,增强县域软实力,倾力打造“幸福活力苏尼特右旗”,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完善设施 夯实基础

  苏尼特右旗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成效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全力构建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全旗63个嘎查村实现了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并全部安装了村村响终端设备。已发放安装923套“户户通”设备,新建了4个广播发射基站和2个电视发射基站。数字书屋覆盖全旗14个社区、26个嘎查,极大地方便了基层群众利用书屋查阅牧业生产、惠民政策等相关信息。多彩文化墙建设,“孝当先”“中国梦”“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等图文跃然墙上,使之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涵养民风的窗口。马头琴、电子琴、音响话筒等文化设施设备的配套,提升了基层文化站的服务功能。手工艺品、民族服饰、奇石、奶食、骆驼文化、摔跤等多种类型的文化特色牧户遍及每个嘎查村,带动着周边牧民积极参与到各类文化活动中,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

繁荣文化 彰显特色

  近年来,苏尼特右旗大力挖掘地方人文资源,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2345”发展规划,即打造双利蒙古包手工艺和草原王府文化等两处文化产业园;建设奇石一条街、民族服饰一条街和民族餐饮一条街等三条民族特色街;继续丰富四大节庆品牌活动即骆驼文化节、草原珍珠节、巴彦敖包祭祀暨苏尼特王府那达慕和乌兰牧骑艺术节;打造五大文化旅游赛事,即继续承办八省区“吉鲁根”祝赞词大赛、八省区蒙古族传统家风家教大赛、全区赛驼大会,开展苏尼特快骥系列赛和“乌兰牧骑”杯艺术大赛。以此为载体,如火如荼地开展送文化、种文化、展文化、管文化等文化惠民工程。

  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拍摄录制“魅力苏尼特”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先后举办了青年歌手专场演唱会、元宵佳节系列文化活动、庆祝“3·8妇女节”法律知识竞赛、“铜鼎杯”青少年诗歌朗诵比赛、苏尼特“春韵”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蒙古荣耀”演讲比赛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各苏木镇也因地制宜办起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为长者祝寿活动、草原小型那达慕、牧民歌手大赛等。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切实提高公共文化产品质量。出版了《贡·巴达拉夫论文集》《苏尼特传统生产文化》《苏尼特敖包文化》《苏尼特谚语》《苏尼特民俗画册》等书籍。青年诗人博·陶格陶木吉的《人生幽曲》荣获自治区文学最高奖“索龙嘎”奖,并在蒙古举行了斯拉夫文诗集《灵魂的颜色》首发仪式。结合中蒙两国建交66周年,出版了由蒙古著名歌手演唱的16首苏尼特原创民歌CD。旗乌兰牧骑编创的女群舞《祈》,分获中国第四届蒙古舞大赛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电视蒙古舞大赛创作和演出三等奖,呼麦组合《大蒙古》获得内蒙古新媒体民族才艺大赛金奖等等。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主题,旗乌兰牧骑还创作了好来宝《新牧区赞》《惠民工程》、歌舞《阳光灿烂的草原》等文艺作品,为群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充满正能量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适销对路”,让群众真正喜欢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实现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非遗得到守护和传承。苏尼特右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苏尼特长调民歌”“苏尼特祝颂礼赞”“赛骆驼”“雅托噶技艺”“苏尼特传统民族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先后被列为第一、第二、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包营造技艺、骨雕技艺、毡靴制作技艺等9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盟级保护项目。

  文化建设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满足日趋丰富的多元文化需求。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苏尼特右旗委、政府探索创新政府、市场和社会良性互动、共建共赢的模式,把办文化转变为管文化,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主体,充分发挥文化非营利组织、文化志愿者等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赫丽齐得志愿者服务队”“传承传统教育志愿者服务队”“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等志愿者服务队,支持和参与着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骨雕技艺培训、传统文化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相继开展。

活跃市场 提升产业

  苏尼特右旗以争创全国卫生城镇和自治区级文明旗县城“双创”为契机,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文化产业质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点。

  文化市场繁荣。坚持繁荣与管理“两手抓”,实施一整套科学的文化市场管理办法,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旗文化市场项目齐全,布局合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健康良好。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常态下,苏尼特右旗把握文化发展着力点,探索旅游发展新方式,逐渐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文化旅游产业风生水起。以四大文化节庆活动为主线,2007年以来,每年元月9日举办骆驼文化节,展示驼产业项目,促进驼产业发展;每年的农历四月中旬举办“草原珍珠节”,期间开展苏尼特种公羊、种公羔等各项评比活动,促进地方优良畜种发展;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举办巴彦敖包祭祀暨苏尼特王府那达慕,牧民们相聚一起祭祀敖包,祈求草原风调雨顺,群众生活幸福安康;每年的7-8月,该旗都会举办乌兰牧骑艺术节,期间进行乌兰牧骑专场表演、业余乌兰牧骑文艺汇演、民族服饰展、手工艺品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只为传承民族文化,丰富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无论在任何一个节日里,游客们都可以和当地牧民一起身着盛装,体验民俗风情,参加赛驼、赛马等各类民族传统竞技活动,参与民族服饰制作、手工艺品雕刻等各类民俗活动,欣赏民族文艺节目,饱尝民族餐饮,放松心情,纵情在草原上。

  该旗将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有效整合起来,建设了以苏尼特王府为中心,包括毕鲁图庙、赛汉塔拉温泉、游牧文化园为一体的苏尼特草原游牧文化基地,成为草原特色边疆城镇的一大亮点。作为该旗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赛汉塔拉温泉度假村,将休闲疗养、生态观光、民俗文化体验于一体,带动着当地餐饮业、酒店业、旅游商品企业经济的共同发展。作为晚清时代古迹的苏尼特王府,以其独特的地区和民族风格,成为游客来到苏尼特右旗必去的旅游点之一。草原“牧人之家”,游客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蒙古民族迎送礼仪和厚重的民族文化,品尝到草原绿色食品和正宗的苏尼特牛羊肉及奶食制品,喝到新鲜纯正的奶酒,还可以骑乘骆驼、骏马,观赏游览苏尼特草原美丽的风光。为了满足游客需求,该旗于2016年推出了“周末苏尼特体验点”,吸引着全国各地友人前来,还有很多外国朋友走进草原领略这里的风采。近年来,该旗旅游业的品位逐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逐渐扩大,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高度融合,使当地旅游业收入逐年递增,成为当地经济收入新的增长点。2016年以来,该旗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

  积极引进企业,开发文化旅游项目。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继续对温州企业家联合会发起建设的文化、旅游、餐饮行业的连锁加盟项目。该项目已在苏尼特右旗选定了1000平方米的总店,在呼和浩特市选定了800平方米的旗舰店,以“汗昭格”酒店为平台,打开全国市场,推广蒙元文化。同时,引进了北京一家文化公司,在额仁淖尔苏木建立了青少年户外体验基地,吸引国内外学生开展暑期文化旅游体验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积极培育双利民族手工艺品公司、赛汉塔拉温泉等骨干企业,以此为龙头,带动全旗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创新、发展与繁荣的苏尼特右旗文化正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