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治理雾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保卫蓝天战”拉开了序幕,对于两会期间赴京履行职责参政议政的代表委员来说,为治霾建言献策也是他们职责所在。

 

    2017年元旦前后,一场卷袭大半个中国的雾霾让人感到不安,华北地区尤其严重,治理雾霾的呼声持续高涨,这种呼声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回应。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发现,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这样的措辞,并且内容是单独成立的。而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法都是重拳治理“雾霾和水污染”。

    全国政协委员单于一对此解读称,这意味着政府将雾霾治理提升了一个级别,用“保卫战”去形容说明不仅仅是治理的问题,其突出了雾霾的危害和治理的复杂和艰难程度,“是战争就有伤亡,也就是说雾霾战是一场‘你死我亡’的较量,体现了雾霾治理的紧迫性。”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就是直面回应群众关切。现在空气污染是全民关心和关注的话题,是社会的焦点和热点。政府工作报告拿出了很大的篇幅说这个问题,而且有量化指标,有任务时间表,也有具体的要求。”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表示。

    2017年全国两会上,雾霾与往年一样,依然是一个代表委员议论的“必答题”。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治理雾霾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全社会不懈努力,蓝天必定会一年比一年多起来。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给出一系列具体的治理措施,比如提到,加强严格环境执法和监督问责,对执法不力、姑息纵容的,必须严肃追究;对空气质量恶化、应对不力的,必须严格问责。

    “保卫蓝天战”拉开了序幕,对于两会期间赴京履行职责参政议政的代表委员来说,为治霾建言献策也是他们职责所在。

一场持久战

    “作为首都的北京,只要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北京治霾行动在这场‘蓝天保卫战’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在单于一看来,北京治霾决心,可以为全国各地树立榜样,而其治理雾霾一旦成功,积累的经验也是值得世界借鉴的,“北京作为世界级的特大城市,具有所有大城市病的共性,北京治理雾霾的过程就是治理城市病的过程。”

    北京治霾的重任落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市长蔡奇的肩上。据媒体报道,2017年1月份,还是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就针对治霾召开了和市民媒体的座谈会,并给出“十招”治霾策略。

    2017年3月6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参加了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北京团开放日活动,在记者招待会上,大城市病以及治霾问题再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对此,蔡奇表示,治理雾霾,要有耐心和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既不回避问题,也不过度承诺。要根本解决雾霾问题,需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蔡奇向媒体介绍称,2017年是落实国家“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北京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京津冀区域中,北京2016年PM2.5年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109%。北京如要完成“大气十条”中规定的2017年PM2.5年均浓度达到60微克/立方米的任务,这意味着2017年要在2016年基础上再下降近20%

    蔡奇介绍说,近几年,北京市上下付出艰苦努力,应该说空气质量整体上是在逐步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确实还有很大差距。

    蔡奇介绍,为此北京市制定实施了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将主要采取六项措施来落实计划,第一是扎实推进“清煤降氮”;二是着力抓好高排放车管控;第三是加大工业治污减排力度;四是严格控制扬尘污染;五是实施更加严格的督察检查;六是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在环保部的统筹调度下,加强与天津、河北等省区市的协调联动,统一会商、统一预警、统一应急、联动执法,做好空气重污染应急和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努力推进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为此,蔡奇表示,将参照中央环保督察模式,对全市16个区实施市级环保督察,督促落实属地责任。加强基层环保网格化管理机制建设,将“最后一公里”环保责任落到实处。增加环保执法编制,组建环保督察队伍,强化环境监管执法。

    单于一对此评论说,要解决雾霾问题,北京需要进一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机动车排放,还有加强城市管理、执法监管等,“北京治霾道路还漫长。”

治污降霾需精准施策

    对于如何打好这场“蓝天保卫战”,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委员表示,治污降霾需精准施策。

    她介绍说,虽然各级政府在雾霾治理上下了很大决心,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群众在遇到严重污染时的感受是治理效果不明显甚至还加重了。因此,科学治理、精准施策应是治污降霾的首要工作。

    她认为,冬季北方频繁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的元凶主要是大气中污染物排放量增加,而不利气象条件是雾霾产生的帮凶。

    李冬玉引用中科院气溶胶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研究称,在空气污染严重的陕西关中地区,冬季PM2.5中碳气胶溶的来源情况是:燃煤是首要来源,约占45%~48%;机动车和生物质燃烧为次要来源,约占26%~33%和14%~20%

    “我国煤炭消费量占世界1/2,这使得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气汞的排放量居世界之首,加上近年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和农村取暖的生物质燃烧,使得采暖季雾霾天气时间长、范围广。”李冬玉说。

    为此,她表示根据污染物来源分析,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到少用煤、清洁用煤,减少生物质燃烧等。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治霾要铁腕也要科学。

    他介绍说,河北的大气污染治理总体来说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协同治霾铁腕治霾。他表示,治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施治,也就是说,政府治霾措施和行为要科学,治理空气污染的方向和路径要对头。

    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也表示,当前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冬季供暖季节的重污染天气问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要加强雾霾形成机理的研究,提高精准性,扩大区域联防联控范围,强化应急措施,这直接回应了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建议治霾提升到国家战略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侯欣一教授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他建议 “将治理雾霾上升为国家战略”。

    侯欣一表示,最近几年经过努力,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到目前为止,雾霾的治理效果与民众的期盼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雾霾正在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杀手,成为检验党和政府治国理政能力的一把尺子。

    侯欣一认为,可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立治理雾霾的专门机构,全面统筹与领导治理雾霾工作。尽快拿出治理雾霾的有效方案,提出阶段性的治理目标,增强民众对战胜雾霾的信心。

    同时,他认为这需要加大资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独立或与国外研究机构合作进行相关研究,尽快弄清雾霾形成的真正根源,以便提出切实可行有效的治理对策。

    “以负责任的态度,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雾霾危害的宣传和普及。”侯欣一建议,应该在满足民众知情权的同时,提高全民对雾霾危害的认知,推动形成全社会对治理雾霾紧迫性的共识。

    对于雾霾可以跨域治理,侯欣一建议可以因地施策,“对雾霾尚不严重的地区,如新疆、西藏、海南等省、自治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设置严格的产业准入门槛,杜绝新的污染源进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对于雾霾已很严重的地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去产能,下决心减少煤炭、钢铁等企业的产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并由国家财政对这些地区进行补贴。”

    侯欣一建议,由全国人大或国务院制定区域性的治理雾霾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治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他解释,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或是由全国人大、国务院制定,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或是各省市人大、行政机关制定,只能在特定行政区划内实施的地方法规或规章,缺少跨省级行政区域的法律法规。最近几年的雾霾灾害表明,雾霾的区域性特点极为明显,因而有必要由全国人大或国务院制定一些区域性的治理雾霾的专门法律。

    治理需要多管齐下,比如公开明确中央政府是治理雾霾的第一责任人。对现有法律法规执行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将一些地方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全国人大授权,将执法权限上提国务院,加强执行力度,树立法律的权威,最大限度减少地方保护。

    同时,侯欣一认为可以考虑赋予筹备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具有环境监察的相应职责,使监督更有成效,同时加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效能。

    “由专业的评估机构独立对各项政策和法律出台前进行评估,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加强对治理雾霾的各种数据进行评估,对数据造假者严惩不贷。”侯欣一表示,在这一过程中要鼓励企业研制生产更多更好的防护产品投放市场,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向那些长期在户外工作的农民工以及生活贫困者发放必备的防雾霾口罩等用品,尽可能地减少雾霾的危害。

另类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院长王承德则呼吁治霾首先要治水。

    王承德认为,由于水的严重危机导致水循环系统的破坏和失调。地面江河湖水枯竭、降水雨雪减少、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地沙化,地面及空气湿度减少,这导致自然界其他植物不能黏着和吸附雾霾,使得雾霾在空中飘浮,令自然失去了自净的能力,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

    “我出生在黄河边,目睹了黄河近60年减少3/4的变化,现以每年15厘米水位降低,逐年加剧。我又在三江源头工作了10多年,看到了原始森林基本砍光和草原严重退化。1976年我来到北京,那时候北京地面还很潮湿,往下打一两米就能出水,而现在京津冀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很多地方打不出水了。”王承德介绍说。

    王承德认为,京津冀是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地域,也是雾霾最严重的地域之一。他认为,治霾应该先治水,“建议把水资源的拯救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府原副主席陈清华则认为,治霾需要加快发展环保水性涂料产业。

    他表示,涂料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诸如室内外建筑、家具、车辆、医疗设备、电机设备、玩具、文具,等等,都离不开涂料的使用。

    而我国八成以上使用的是油性涂料,也称溶剂型涂料,是以各种有机溶剂如苯类、酮类等作为分散介质。

    “环保专家认为,油性涂料是现代社会中的第二大污染源,大量使用溶剂型涂料是形成当前雾霾和PM2.5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陈清华表示,水性涂料以水为分散介质,取代了传统溶剂型涂料中的有机溶剂,避免或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是环保型涂料的一种。

    因此他建议,治理雾霾国家可以将水性涂料产业列入优先发展产业,在政策上加强扶持,以推动整个涂料产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