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届两会,这些热词热度不减
又是一年全国两会时间,回顾2013年至今的全国两会中的热词发现,除了每届会议都会出现新词汇外,也有一些热点词热度始终不减。
热词体现时代特色
在历年全国两会前的民意调查中,除了一些长期的社会热点,如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改革、收入分配、反腐倡廉、司法公正、教育公平等,一些新词汇也加入了关键词行列。如2013年提出的“中国梦”“大国维新”;2014年提出的“整治雾霾”“舌尖安全”;2015年的“大国外交”以及2016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全面二孩”等,这些新兴热点词都与当年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舆情有关。
据人民网报道,2月24日,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石岛重工集团为以色列IDE生产的海水淡化系列设备完工交付,并运往石岛新港,实现了2017年度“一带一路”高端设备首季交付“开门红”。2017年,石岛重工已累计签订“一带一路”国外订单1.5亿元。“一带一路”建设正步入发展的黄金期,这个词汇无疑也成为近两年两会的热点词语。
专家指出,“一带一路”很可能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国际社会关注两会的重点,并继续在今年5月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
除此之外,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也会出现很多新兴词汇。检索发现,2016年的两会中就出现了很多新词汇。如《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的“相机调控”,是指强调政府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还有“互联网+政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的制定“人地钱”挂钩,是指调动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的积极性,让农民在城市里留得下、过得好。
热词关注度在变化
记者统计发现,从2013年至今的两会热点词汇前十名可以看出,基本均为就业、社保、反腐等传统议题,显示出百姓对这些话题的持续关切。但在各问题的关注度上,存在因年而异的热度差。
例如:2013年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食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整合监管资源,形成了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启动了《食品安全法》的修订等工作,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处罚力度;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做好标准清理、整合、制订工作;并大力整治了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为“食以安为先”建立了长效保障机制。一系列举措后,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由第七位被推升至第三位。
据新华社报道,2016年两会前夕的热点调查显示,养老保险、食品安全、收入分配分列关注度前三。和2015年相比,反腐、简政放权等话题降温,养老、扶贫等话题升温。
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反腐倡廉”关注度位居第二。而此前,这一话题连续近10年保持在两会热点调查前三位。中央保持反腐高压态势,落马高官密集开审,金融等领域老虎接连落马,“猎狐”“天网”行动捷报频频,人们的关注目光更多地投向打“苍蝇”、常态化反腐和制度反腐。因此2016年,“反腐倡廉”的关注度,从第二位降至第五位。关注度的相对下降,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反腐的显著成效。
通过检索今年两会前夕推出的热词调查发现,简政放权、创业创新、人民币汇率、就业和收入、住房、医疗改革、教育公平、环境保护、全面二孩、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词纷纷入选。其中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就业和收入、教育公平、环境保护、住房等词入选关注度前十名。相较往年,今年入选的热词多为民生热词,这也说明民众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步提高。
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
专家称,两会热点变与不变之间,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和改革的轨迹,见证了政府在诸多领域的攻坚克难,成为时代的留声机。
虽然每年全国两会都有新的议题和重点,但也有一些词汇在热点榜单上高居不下,反映出一些特定时期曝光的社会矛盾在其后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如备受关注的“雾霾”问题,早在2013年,“如何有效整治雾霾”就成为地方两会上提及频度最高的议题。
有报告显示,2013年的1月,四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全国两会会议上,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不少人带来了有关大气污染的议案、提案,对破解“十面霾伏”,消除“心肺之患”献策献计。
2014年,长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政策要向高污染、高能耗的“吃饭产业”开刀,但大量被压被砍的都是“苍蝇”级的小企业、小作坊,很少有“老虎”级的大企业、上市公司,真正的排污大户关停并转遥遥无期。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亦表示,千丝万缕的利益链,让一些地方治理雾霾时投鼠忌器。应当将“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约束性要求,建立起刚性约束机制。
2015年,雾霾整治议题再次入选。“雾锁迷城”的雾霾天气令人忧虑,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APEC蓝’的经验从另一方面表明,雾霾不是无法克服。百姓期待,除了短期限制措施,从中央到地方,是否能围绕环境治理对地方政绩考核动真格、出狠招,让天更蓝,水更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古今来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青表示。
2016年,纪录片《穹顶之下》再次将雾霾防治拉回公众视野。对于这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全国两会上的各路代表委员们从推广清洁能源、保护耕地红线等角度出发,为生态文明建设出谋划策,还提倡全民协力治理雾霾。
此外,在两会热点调查中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已经连续多年位居榜首,而且为其投票的网民逐年增多。这一话题为何如此引人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实现制度上的“普惠”,但“公平”问题日益凸显。“不能因为区域之私、部门之私、群体之私来阻碍改革”。从今年的民意调查中记者看到,社会保障依然排在热门榜的第二位。有网友意见认为,“社会保障”近年成为头条热词,可见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建立健全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往年最受关注的热词还有住房或房价、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就业问题与收入分配等,这些关注词是每年两会的“必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