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察体制改革的“山西价值”
试行监察委员会制度在山西被赋予“具有独特的价值”,被认为是升级反腐制度、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氛围的试验地。
1月19日,山西太原市长风西街51号挂出了一个牌子——山西省监察委员会,率先揭开了监察委员会神秘的面纱。
前一天,山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任建华经省人大会议选举,当选该省监察委员会主任,成为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以来我国首位监察委员会主任。同一天,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还通过了山西省监察委员会3名副主任和6名委员的任命。
此时,距离去年正式施行《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仅一个多月。
速度之快,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想。
而就在山西监察委员会挂牌的第二天,山西省监察委员会就先后召开了第一次干部大会和领导班子第一次会议。会后,监察委员会机关全体干部集中观看了央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
值得注意的是,专题片特别提到了山西发生的塌方式腐败。在山西纪检领导干部中,除了曾任纪委书记金道铭,还有山西省纪委副书记杨森林、山西省监察厅副厅长谢克敏等多名干部均因贪腐被查处。
山西开展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试行监察委员会制度在山西被认为具有独特的价值,被认为是升级反腐制度、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氛围的试验地。
“塌方式腐败”
上的监察改革试验
十八大后,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窝案屡屡刷新反腐记录。
山西的腐败曾经严重到何种程度?“它是一坨一坨的,一查就是一帮,一动就塌方”,这是2014年8月以“救火队长”身份调任山西省委书记的王儒林对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形象描述。
接受媒体采访时,王儒林说,腐败形势呈现三个特点。第一是量大、面广。“从纵向看,从省到市到县到乡到村都发生严重的腐败问题。从横向看,煤炭部门是腐败的重灾区,交通国土等是腐败的多发地带。”
第二个特点是集体坍塌。“山西发生的严重腐败问题不是个案,是一坨一坨的。”王儒林说,“像太原,三任书记,连续三任公安局长被查处。县一级像高平,两任书记、四任市长、一名纪委书记被查处。”
第三个特点是严峻复杂,贪腐不择手段,涉案数额巨大。王儒林说,在被查处的官员中,有的去年12月被“双规”,但是在11月时还收了一套在三亚的房产,价值280多万元。“被双规当天兜里还揣着一万欧元汇款。”王儒林说,有的腐败分子家产过亿元,为防止被查,认真分析给他送钱的人中哪些可靠、哪些不可靠,向可靠的人要钱,退还不可靠的人。
分析山西发生“塌方式腐败”的原因,王儒林说,首先就是党不管党,没有从严治党;其次,没有从严治吏,导致权力失控;第三,党员干部没有拧紧总开关,发生道德塌方;第四,没有从严查处,养痈成患。
仅2014年,申维辰、金道铭、杜善学、令政策、陈川平、聂春玉、白云、任润厚等众多省级领导干部落马,被处分市厅级干部45人、县处级干部545人,全省累计处分违纪党员干部15450人。
而这其中,纪检监察干部的身影更是比比皆是,也是导致腐败现象不断蔓延的原因之一。
在去山西工作之前,金道铭在中央纪委机关工作近20年。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刚到山西,就有人开始上门试探。他最初也曾将一些人拒之门外,但很快就有人“提醒”他这样会得罪人。从此,也开始了大肆的权钱交易。
据报道,当时纪检队伍“灯下黑”问题非常普遍。
同年,被媒体誉为“打虎女将”的黄晓微从中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空降山西任纪委书记,并由此开启山西政治生态重建的大幕。
如今,作为国家反腐机构的监察委在山西落地生根,其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如何以更完备系统的顶层设计,巩固反腐成果、护航改革发展。
“按图施工”推改革
按照中共中央确定的监察体制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试点地区要确保2017年6月底完成市、县两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
2月4日,山西省召开市县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根据报道,会上,各市汇报了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情况,省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办公室对11个市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点评。
这次会上,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强调,根据各市实际,分别采取“先县后市”和“先市后县”的办法进行,既要保进度,又要保质量,成熟一家,挂牌一家,确保如期高质量组建起新的监察委员会。
“省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只是试点工作迈出的第一步,还有大量的改革工作要做。”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表示,要坚守政治站位,实现深度融合,全面完成改革试点任务。
他表示,目前看,山西各市县工作进展尚不平衡。市县党委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党委书记要当好“施工队长”,亲自调查研究,亲自把握方案,亲自组织协调,亲自破解难题,把设计图变为施工图,打造合格试点样品,确保领导坚强有力有效。
这说明,目前,山西市、县两级监察委组建工作已经开展。
任建华在近日召开的山西省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也称,2017年将积极稳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搞好样品、趟好路子。紧密结合实际,加强领导,“按图施工”,确保交出改革试点合格答卷,为制定国家监察法和改革在全国推开提供实践经验。
任建华表示,山西省采取了一系列务实举措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召开了山西省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培训会,并召开不同层级座谈会,组织专门调研组,分赴全省11个市和20个县调研,形成《实施方案》,初步制定“一个办法、一个规范、一个意见、一幅流程图、一套文书模板”等制度机制。
为制度反腐提供经验
山西监察委员会是专门的反腐败工作机构,其成立后,是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不像过去政府里的行政监察局,只监督政府内部的,现在是对所有机关的公职人员都实施监督。
一直以来,人们都期望新成立的监察委,通过其“全面监督”功能让升级版的反腐制度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对此,骆惠宁也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他强调,纪检监察部门必须把加强自身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努力做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作风全面过硬。他提出了对党绝对忠诚、不断锤炼能力、勇于担当作为、严守法纪规定四项要求。
为什么是任建华?媒体注意到,作为首任监察委员会主任的任建华履历不简单。
任建华不仅有着法学政治专业的背景,还有着9年中纪委工作经历。
2015年7月,任建华担任中央纪委驻国家发改委纪检组组长,一年后的2016年9月“空降”地方,担任山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成为“打虎分队长”。任建华在派驻发改委和山西前,都查出轰动全国的“腐败窝案”与“塌方式腐败”。
任建华在发改委派驻期间,查处了发改委社会发展司窝案。
2015年10月19日,中纪委转发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纪检组消息: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王威、副司长任伟、生活质量处调研员周和宇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调查。
而这3人被查,是驻发改委纪检组直接出手,也是任建华上任59天后首次亮剑。同时也是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官网首次发布发改委司局级官员被查的消息。
2016年10月,任建华接任山西省委常委、山西省纪委书记。此时,正值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前夕。
任建华被认为是有丰富经验推动监察体制改革的人。
北京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伯明认为,山西在三个试点地区中,是大规模反腐后如何巩固反腐成果的试验地,在拥有法学政治背景的任建华专职负责下的监察体制改革,其所积累的经验,对设立国家监察法、起草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法律文件等都将提供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