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渠道供给需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下大气力处理好信访突出问题,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当前,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信访突出问题,既有新动向,也有老难题,但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因此,要顺应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要求,适应群众参与和表达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制度要求不断提升政治渠道供给水平,切实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

  政治渠道在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框架,它是人们如何或者说是怎么样才能顺利、有效和真实地参与群体生活的路径,它为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渠道供给是指一定的政治共同体权威核心为其成员创制、提供和维护其参与共同体生活的路径、程序和方法。渠道供给是一个持续的政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渠道的生产即制度和途径的设计和策划,到渠道的实际运作即政治渠道作为一种政治产品提供给社会大众,再到大众通过渠道参与、表达社会政治生活,再到对渠道效能的综合评价并进行调试和修正,再供给社会。

 

政治渠道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不断建立和健全各类政治渠道,这些渠道在政治、公共生活中发挥了重要重用,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益、扩大基层民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转型带来的急剧变化,原有的渠道及渠道供给的完善改进不乏显然与实际需要有一点的距离。

  目前,政治渠道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现有政治渠道实效性过低,一些政治渠道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强化的参与意识和需要。二是渠道创设能力与治理现代化要求上有一定差距,为社会大众提供渠道的能力很弱,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参与、表达需要还有差距。三是渠道障碍过多。路径的通畅性不够,渠道障碍过多,阻挠、延缓和破坏渠道在政治角色之间的路径作用。四是渠道社会认同感过低。社会认同感是政治渠道实现制度化的根本,这种认同感主要来源于社会大众对政治渠道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的综合感受,只有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才会自觉地通过政治权威供给的各类渠道参与、表达社会政治生活。五是渠道制度化保障不足,渠道供给不是单纯地向社会大众颁布制度,而是同时供应与政治渠道运作所需要的各类配套的行为和机构。

  渠道供给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3个层面,一是影响国家治理的科学化以及与社会大众的互动和认同,二是影响社会民主稳定和有效及和谐的实现,三是直接影响社会大众利益的实现与权利的维护。

  为此,要充分认识渠道供给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切实提高关注度,要把渠道供给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抓手,纳入到全面深化改革布局中,抓好顶层设计,立足执政现代化要求和大众的根本权利,立足长远政治发展需要把握当前的重点关切,统筹全面推进各领域、各层次的渠道供给。

  

加强政治渠道供给的建议

  当前,加强政治渠道供给要紧紧地把握住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重点是不断完善现有渠道和创设新的政治渠道,核心点在于实现渠道供给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法治强调渠道供给的权威性,即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能破坏渠道的有效性,渠道要受到权力的尊重,渠道要保证为人所用、能用。民主意味着渠道供给服务民主的发展,体现民主,是实现民主的制度和路径,科学要求渠道供给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现在设计的合理、渐变和有效。具体要在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切实提升渠道供给能力。要不断提高执政党和政府把握社会大众参与、表达等方面需要的主动性,切实提升渠道供给能力,有效地创设各种政治渠道,建立、健全各类听证制度,建立各类权力结构的沟通制度,提高政治科学化水平,强化政治生产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

  二是发挥政治结构渠道功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党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接近、表达、整合渠道功能。另一方面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信访渠道功能。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强化党的大会制度地位,提高执政党的执政监督。不断完善和改革信访制度,创新工作方式,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三是把握住基层组织这个关键。加强渠道供给必须要立足于基层,通过抓好基层组织这个关键,有效地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政治渠道功能。要切实放权给基层组织,加强基层建设力度和资源投入,保证基层组织作为社区、农村的治理结构地位。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选举、议事、问责等机制,促进群众在日常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四是强化渠道运作监督力度。渠道供给意味着政治系统的开放,意味着大众参与政治过程的深化,这必然会与现实政治运作特别是既得利益产生矛盾,因此,不是所有体系内的政治角色都欢迎或自愿接受这种开放,所以,渠道供给是否有效很大程度取决于作为渠道载体的制度执行。为确保渠道供给的有效性,必须要强化执行监督,提升回应度,保证渠道的制度化。为此,要落实和保障大众监督的全力。要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创新反腐败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作机制,加强权力行使的监督力度,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等等。

  (作者为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干部、法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