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法学课题研究 重视成果转化

 2016年度,中国法学会共完成1272014年度课题、42015年度课题和1项“深入研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重点专项课题的结项鉴定工作。鉴定等级为“优秀”的课题占总数的12.78%

 

 

  引领、繁荣法学研究,推进法学理论创新、法律制度创新和法治文化创新,促进法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转化,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一直以来都是法学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届法学会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对此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如何发展法学课题研究,搭建新型学术研究平台,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成果转化,积极引领和繁荣法学研究,动员、联合和发挥法学法律界的整体合力方面。

  王乐泉会长就曾多次强调,中国法学会各研究会以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期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开展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真正用法治保障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2016年,中国法学会一直大力贯彻中央的各项精神指示,落实有关领导的要求,在课题研究、管理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做出了诸多成绩。

研究课题科学化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重视课题研究的传统其实在法学会系统由来已久。

  据记者了解,中国法学会早在2006年起就开始设立招标课题项目。10年来,在中央有关部门、法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专家学者和法学法律工作者的积极配合下,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赢得了越来越高的评价。特别是在中国法学会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20142015两年的改革创新,部级课题进一步走上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规范管理、人文管理的轨道,做到了既遵循科研管理的普遍规律,又符合中国法学会机构性质和职责定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侧重决策咨询性,注重成果转化。

  去年以来,为了更好地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为法学法律工作者服务,进一步更新课题工作理念、创新课题工作机制、完善课题工作制度、提高课题管理服务水平、扩大课题成果潜在的贡献、提升课题评审公正性和公信力,中国法学会对《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进行第二次修改。

  修订草案于2016314日经中国法学会课题管理座谈会讨论,来自全国知名法学院校的科研负责人、专家学者提出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之后,修订草案进一步通过中国法学会网、中国法学创新网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在汇总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反复讨论修改。

  经中国法学会党组会议审议,最终由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此次修订结合中国法学会课题经费增加、课题类型拓展的工作实际,丰富了重点委托课题类型、细化了评审流程、加强了课题过程管理、增加了课题鉴定等级、更加重视成果应用转化。

  修订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新需要。同时,将2014年以来中国法学会课题管理工作中一些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固定下来。

  在课题质量层面,中国法学会执行了一系列严格的验收程序,使得课题质量明显提高。

  据有关负责人士介绍,去年以来,中国法学会要求,凡是2015年以来立项的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不论属于招标课题还是委托课题,均应在课题研究期间至少召开一次中期研讨会,邀请课题组成员以外的本领域专家和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对课题研究重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推进情况、阶段性成果和可预期的最终成果等进行论证和部署,对其他研究课题,则随机组织中期检查验收工作。

  据统计,2016年度,中国法学会共完成1272014年度课题、42015年度课题和1项“深入研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重点专项课题的结项鉴定工作。鉴定等级为“优秀”的课题占总数的12.78%,鉴定等级为“良好”的占25.56%,鉴定等级为“合格”的占59.40%,鉴定等级为“不合格”的仅占2.26%

  

多形式多渠道促进成果转化

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正是在中国法学会的大力坚持与努力下,去年以来,法学会系统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据统计,通过对各项课题成果的凝练,去年法学会系统编写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咨询系列报告》11期,《中国法学会第三方法治评估报告》4期,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得到多位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

  编辑出版《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成果要报汇编(2015年卷)》,收录2015年上半年结项课题的192篇成果要报,全书共60万字。向全国90家重要法学院校及图书馆赠书。2016年卷共收录237篇成果要报,约93万字。

  为提高成果受众的针对性,促进成果转化,2016年成果要报汇编按学科门类分为宪法行政法卷、民商经济法卷、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卷、社会法环境法与国际法卷,以及四中全会卷,共5卷,将于近期出版。

  除此之外,据记者了解,中国法学会还设立“中国法学会优秀课题成果文库”。在经专家鉴定为“良好”以上等级的课题成果中,精选选题重要、创新性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引证规范且字数不少于10万字的成果,予以资助出版。2015年推出9部,反响良好。2016年入选文库的14部正在编辑中,预计20174月将有4部首批出版。

积极开展第三方评估

为司法改革建言献策

  

  除理论方面的研究外,在如何实际应用层面,中国法学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开展多项活动配合有关部门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015年末至20164月,中国法学会受中央政法委委托,组织专家学者对立案登记制改革,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等4项重大司法改革项目进行第三方评估。在评估过程中评估组以山东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等“一省一直辖市一自治区”为样本,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客观的评估原则,在获取大量第一手数据的基础上,对改革总体进展和改革中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估。

  去年10月,受深圳市政法委委托,中国法学会还组织了专家学者对深圳市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司法责任制和人财物统一管理等4项司法改革试点情况进行评估。目前,已进入评估报告修改完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