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双百”品牌作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016年“双百”活动稳中有进,举办场次再创历史新高

 

  

  2016年是“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以下简称“双百”活动)成绩十分显著的一年。

  一年来,在全国“双百”活动组委会各单位和各级“双百”活动组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在法学专家们的积极参与下,“双百”活动取得了诸多新进展、新成绩。

  “双百”活动,历来都是中国法学会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

  尤其是去年以来,中国法学会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结合法治中国建设实践,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之要求为契机,继续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县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双百”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据统计,去年全年,全国各地共举办“双百”报告会2893场,场次数再创历史新高,直接听众超过118万人。其中,开展中央和国家机关专场报告会1场,省级专场200场,比2015年增长近一倍,其中进省委中心组21场,5省实现零的突破。

  此外,在宣讲内容方面,通过组织开展“双百”活动重大专题集体备课,编写《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案例读本》,制定《关于建立“双百”讲师团的实施方案》,形成一系列好的经验并加以推广,使得“双百”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突出主题

宣讲针对性进一步增强

   

  据记者了解,2016年的“双百”活动为了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下了一番苦功,从定题到审稿,再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增强阵地意识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番改革。

  工作伊始,全国“双百”活动组委会就在《指导意见》中明确了五大宣讲主题,要求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为地方“双百”活动推进开好头、带好路。

  活动开展过程中,全国“双百”活动组委会适时总结,把控节奏,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双百”活动的意见》,要求各级组委会和相关部门单位切实加强对“双百”活动的组织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加强主题宣讲。

  各地方“双百”活动组委会按照全国组委会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在宣讲的内容以及活动的机制上严格落实。

  诸如,在去年的活动中,北京、新疆等地就把“双百”法治宣讲与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地方党代会有机结合,使法治宣讲“上接天线”,特别是北京市围绕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准则》《条例》二进党委中心组;湖北、福建等省则紧跟形势,把学习宣传党内法规制度作为宣讲重点,深化“党法”认知;甘肃省通过充分发挥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作用,定题审稿,对宣讲人明确提出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要求;广东省则把挑选“政治坚定”的宣讲专家放在第一位,层层把关。

   

选好讲师

组织力量得到有效保障

   

  在宣讲团队建设方面,全国各级“双百”活动组委会狠抓不放,使得团队质量大幅提高、授课质量明显提升,在干部群众中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据记者了解,以往的“双百”活动在各地方或多或少都面临着师资供给不足、遴选要求不明的问题。

  对此,全国“双百”组委会专门进行了研究,并牵头制定了《关于建立“双百”讲师团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双百”讲师征集条件、推荐讲师的单位和推荐方式、组织建立“双百”讲师团实施部门等。在讲师团使用、讲师团信息库建设、集体备课、成果宣传、讲课激励等几个方面予以明确。

  此外,在授课内容与针对性方面,“双百”活动也进行了一番探索。

  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走出课堂、走出书斋、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群众、走进实践,如何全面了解各地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宣讲,一直是活动组织者所关心的问题。

  去年一年,“双百”宣讲在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北京市组织专家学者走向基层、一线,走进学校、企业等,并以“首都法学家论坛”形式,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京津冀三省还共同签署《京津冀法学交流机制框架协议》,把“双百”活动纳入其中,实行跨区宣讲;陕西省则成立了青年普法宣讲志愿者队伍,补充壮大宣讲人才库。

  此外,在组织建设方面,去年的“双百”活动也进行了新的尝试,尤其是在推动“双百”活动进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的工作上,认真落实、大力执行,通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诸多新进展。比如,河南省专门为此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双百”法治宣讲活动进党委理论中心组工作的通知》,对各省辖市、省直管县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力推动全省三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覆盖目标实现;宁夏回族自治区则结合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安排,反复征求党委主要领导、党委办公厅意见,将“关于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作为给自治区党委中心组宣讲主题,并依托中国法学会邀请到国家行政学院胡建淼教授,为自治区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作报告,有效保证宣讲活动的层次和质量。

创新方法

确保取得扎实成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双百”组委会对此坚信不疑,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

  去年以来,全国双百活动在组织形式、宣讲形式、宣传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取得良好效果。

  尤其是在组织形式方面,去年“双百”活动在形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通过采取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加强了与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比如,北京市借纪念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契机,举办“宪法咖啡屋”“法治宣传教育与普法新书发布会”“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维护党章宪法权威报告会”,三措并举,卓有成效;贵州省将原先“传道”模式改进为“授业、解惑”模式,注重互动交流;上海市尝试“多人主讲”或“访谈式”演讲,如以“如何看待和应对南海仲裁案”为主题,请两位主讲人从不同角度讲解,提升了宣讲的思辨性和说服力。

  在宣讲形式方面,去年的“双百”活动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以案普法,研究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的案例普法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组织汇编典型案例,比如,广东省通过编印活动专辑《“双百”暨南粤法治报告会专辑》,利用鲜活案例、警示教育等生动直观的宣传形式,提升宣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此外,在宣传手段方面,各地“双百”活动也紧跟潮流,通过对报告会进行网络视频直播、电视直播,或者利用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开设分会场,有组织地收听收看报告会。据了解,去年有多个省市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共享省委中心组专场报告会。此外,青海省首次通过“青海政法专网”视频会议系统举办“双百”法治宣讲;天津市参与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活动,利用“互联网+”点对点普法;吉林省还利用了“平安建设大喇叭”广播让法治的声音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