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法学会2016年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报讯(记者田雄) 2016年是武汉市法学会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市法学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政法工作大局,创新思维,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在服务大局、组织建设、法学研究、对外宣传、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进一步开创了工作新局面。市法学会被授予“2016年度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

区级法学会实现全覆盖

  武汉市委高度重视区级法学会建设工作,并将此纳入市委一级目标推动,市委政法委、市委法治办也将实现区级法学会全覆盖列为2016年度重点工作,纳入对各区法治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市委组织部也给予大力支持。市委政法委召开区法学会全覆盖专题工作会进行部署,并实行跟踪督办。

  武汉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细化工作措施,实行面对面指导,协调解决有关筹备、组建问题;对新成立的区法学会进行宣传报道,典型引路。各区委把组建区法学会作为依法治区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以区委名义下发文件,保证了区法学会组建工作的顺利进行。至12月9日,全市共新成立8个区法学会,加上原来已成立的5个,13个行政区全部成立了法学会。

  此外,武汉市在全国及区域法治论坛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申报承担中国法学会和省、市级课题创近年新高。区域性法学研究协作日趋紧密。由武汉市法学会倡导、推动,第四届长江中游城市群法治论坛12月28日在长沙成功举办。课题研究影响力逐年提升。学会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发展。在推动8个区法学会组建的同时,加强学科研究会和专业研究委员会的建设。

深度服务法治武汉建设取得新突破

  武汉市法学会联合市委法治办主持编纂首部《武汉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5》(法治建设白皮书)。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纪委有关部门及部分有执法权的单位和武汉地区高校法学院(系)共30多个部门参与编写,从依法执政与从严治党,地方立法、法律监督与民主监督等6个方面,客观真实记录了武汉法治建设的阶段性实践,为了解武汉法治环境和改革开放进程提供了权威解读,受到广泛好评。

  参与编制武汉首个法治建设五年规划《“法治武汉”建设规划(2016—2020)》。组织社会各界代表、法治战线多场座谈调研,提出具有武汉法治建设特色的“法治建设项目化”建议,受到重视并被采纳。联合市委办公厅、宣传部举行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法治报告会。

  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作“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把武汉打造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脊梁”专题辅导报告,对加强武汉自身法治建设,提高区域行政合作法治化程度,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推动更高层级的相关立法提出建议。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各区、市直各部委办局、大型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中心组成员参加报告会。

  参与推荐法律顾问团成员。市委、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在组建法律顾问团时,充分征求市法学会的意见建议。市法学会依靠法学法律专家人才库资源,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出的人选建议有的得到采纳,工作得到认可。

  参与对市委《2016年武汉法治城市建设工作要点》的咨询论证。提出将市法学会列入“加强法治理论研究”责任单位的意见得到采纳,明确市法学会在法治城市建设工作中承担“夯实法学研究的基层基础,大力开展法治实践研究,为法治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等职责任务。

  参与市政府《2016—2020武汉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提出多项意见建议被采纳,市法学会也在方案中被确立为“加强理论研究、典型示范和宣传引导”的牵头单位之一。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武汉地区的法学研究资源,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理论和推进法治城市建设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