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走绿色崛起之路
坚定生态优先理念,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是广西2017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的共识。
1月18日,广西两会在阴雨连绵的天气中落下帷幕。民主与法制社记者注意到,“生态建设”依然是广西这次两会上出现的高频词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花了不少篇幅提出要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虽然此前广西并没有像大多数中、东部省份备受雾霾天气的困扰,但建设生态文明,在经济发展中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呼声在两会上却很高。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坚定生态优先理念,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其实,去年年底,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就对广西未来5年的发展作出定调,提出广西发展要努力营造“三大生态”氛围,即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他表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是绿色发展的基本要义,是实现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坚持生态立区,生态惠民,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具有广西特点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
立法治水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在1月18日的广西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条例在保护区划定、保护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规定,这是继广东、浙江、四川等省份后,又一个通过立法保护饮用水水源的省份。
有分析指出,广西出台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是巩固、提炼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成果的一项重要立法,是继《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清洁条例》之后,引领、推动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又一部重要法规,条例制定对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人们的印象中,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降雨量大,水资源丰富,水质总体良好,按理说,尚没有到立法的地步。
而这跟大时代背景也有着很大关系。2015年4月份,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被誉为我国规格最高、最全面、责任主体最明确、前所未有的“水十条”治水行动计划。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曾跟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分析称,“水十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出台“水十条”,意味着必须解决我国环境承载力已经或接近上限的突出问题。
其实,广西同样面临水环境遭受污染的问题。以广西南宁为例,2015年6月份,南宁环保局公布2014年度环境报告称,南宁市区的18条内河中,除了一条水质属于中度污染外,其余17条均属重度污染。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当年到当地调查发现,南宁市区的内河大多成为“黑臭水”的天下。彼时,离1992年,南宁开始内河整治已经过去23年。
2016年6月5日,《南宁晚报》刊登报道称,南宁水体黑臭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本次广西两会上自治区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振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虽然广西水资源丰富,水质总体良好,但是,水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饮用水安全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
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受到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等方面的影响,一些江河湖泊污染比较严重、水质较差,个别江河湖泊污染呈现加剧趋势。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注意到,近年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转移,广西作为承接这些产业的区域,也导致水资源污染在加重。
另外,对于广西许多城市来说,依然面临城市饮用水水源单一,抗风险能力薄弱,一些地方水源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黄振东表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由于国家尚未对饮用水水源保护进行专门立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对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定比较宏观,急需通过地方立法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制度。
广西是种植桉树(速生林)的大省,近年关于“桉树有毒”的争论不断,对此民主与法制社记者注意到,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规定,广西将在水源保护区内全面禁止种植桉树。
陈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承诺,2017年将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努力让人民群众呼吸到更加洁净的空气,喝上更加干净的水!
热议“绿色经济”
如何打“绿色牌”,发展壮大绿色生态经济,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是本次广西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来自广西南宁的周洪波代表提出,加快城市建设和管理,必须要抓好“治水、建城、疏堵、增绿、保蓝”。
从中不难看出,水治理、城市的绿化,以及大气治理也成为南方这座有着“绿城”之称的城市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发现,广西两会上,大多数代表都力推围绕旅游经济和现代农业经济做文章,“贺州市应积极发展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养生、生态养老四大业态。”来自广西贺州市的人大代表韦丽萍在会上发言。
来自崇左代表团的刘有明代表说,崇左坚持开放型发展的主旋律,进出口总额约占广西的40%;循环经济、文化旅游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申遗的利好之下,去年游客增长了27%。他建议,广西应加大面向东盟开放的力度,推进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
对于如何发展旅游,罗彪代表说,搞旅游应站在外省游客的角度考虑,怎么样才能吸引住游客,留住游客。同时要好好研究广西文化,除了刘三姐,骆越文化也是值得推介的。骆越文化实际上与东南亚文化同根同源,要利用好这一媒介,扩大开放。
陈光恩代表则建议,把深入挖掘生态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他举例,如龙州的天琴文化,以前宣传过一段时间,后来“声音”越来越弱,主要问题在于生态文化和旅游没有很好融合起来。
加快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抓好万达文化旅游城、阳朔瑞盛旅游休闲世界、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等重大旅游项目,重点抓好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在广西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个“桂林元素”依然离不开“绿色经济”这个核心。
来自南宁的代表杨敏则关注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她建议,把加强水利建设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支撑广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继续实施生态经济十大重点工程,建立生态经济重大项目库。”陈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据介绍,2017年,广西围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将加快一批生态产业园建设,比如推动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完成验收申报,推进田东石化工业园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创建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建设低碳园区、社区、城区,抓好碳排放权交易。开展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试点。
同时,抓好现代生态种养,扩大稻田生态综合种养规模,全面推广以“微生物+”为核心的现代生态养殖模式,完成30%的畜禽规模养殖场生态化改造。
多方合力保障“绿色发展”
走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在广西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为此,广西政府将制定环境保护督察实施办法,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进自治区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健全环境监管执法机制,实施排污许可制,严格落实企事业单位环境保护责任,深化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落实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一票否决”制度。
陈武也指出,2017年广西政府将严格执行“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落实“河长制”,强化河流湖库、近岸海域保护,重点抓好防城港北仑河口、合浦儒艮保护区、漓江和九洲江、南流江、红水河流域等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确界和功能区划定,严格限制在生态敏感区内的开发建设活动,加强保护和修复红树林及沿海生态环境,继续深入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珠防林、海防林等重点生态工程。
同样,保障绿色发展离不开司法机关的支持,广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崔智友对此表示,2017年将继续切实保障美丽广西建设,着力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崔智友介绍,2016年,广西人民检察院坚决惩治破坏环境犯罪,批捕污染大气、水、土壤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嫌疑人889人。立案侦查发生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工程建设、环境监管执法等领域职务犯罪嫌疑人69人。
同时,检察机关加强与环境资源监管部门工作衔接,及时提出恢复受损生态环境等检察建议,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2017年继续依法打击破坏环境资源各类刑事犯罪,积极查办和预防生态经济、生态城乡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领域职务犯罪,加强对资源环境监管执法活动的法律监督,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广西高级人民法院也表示,将继续完善绿色经济发展的司法服务。
以服务旅游经济为例,据广西高院院长黄克介绍,2016年,在广西桂林法院开展服务国际旅游胜地活动,探索方便快捷、群众满意的涉旅游案件审判工作机制,将调解纠纷服务送到客服点、漓江船上。
北海法院则依托旅游法庭开展景区巡回审判,贺州法院则设立生态资源合议庭,探索“旅游+扶贫”的诉讼服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