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探寻首善之区的治理新常态
2017年1月12日和1月14日,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与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相继召开。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北京市的社会民生、司法改革等问题建言献策。北京治霾工作和北京市人口疏解工作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PM2.5成为“全民公敌”
1月12日,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市政协主席吉林作工作报告。谈到今年的主要任务时,吉林表示,市政协将就PM2.5治理阶段性目标,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视察考察、座谈研讨等活动。
根据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1月14日发布的2017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北京PM2.5年度浓度目标为60微克/立方米,北京市将安排资金182.2亿元治理大气污染。
机动车排放是目前北京市PM2.5浓度占比最大的污染源。据介绍,为实现PM2.5年度浓度目标,今年1月北京市已供应第六阶段汽柴油,全年将淘汰老旧机动车30万辆,推动实施六环路重型柴油车限行,实施“低排放区管控”,在划定区域内禁止不符合国III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即推土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和大型拖拉机等农业机械。
据介绍,今年北京市计划关停退出500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完成1万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清理整治2570家“散乱污”企业;继续压减燃煤,完成700个村煤改清洁能源,城六区和南部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并对4000蒸吨燃煤锅炉进行清洁能源改造。
首都城市功能疏解任务艰巨
1月16日下午,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林克庆在联组讨论会上与委员们就人口调控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林克庆表示,目前人口调控过程中存在优质资源供给不足和分布不均等问题,只有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的人口疏解工作才能更好推进。
据介绍,今年北京将通过集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把疏解非首都功能,拆除违法建设,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整治,城乡接合部整治,地下空间和群租房整治,棚户区改造,直管公房及“商改住”清理整治10个专项行动与人口调控挂钩,形成支撑。
“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成效,最终要集中体现在人口调减上。”北京市市长蔡奇说,北京的人口已经接近天花板。《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力争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其中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考虑到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等刚性因素,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等叠加影响,任务艰巨。”
为此,今年北京将统筹各项疏解整治政策资金,设立“疏解整治促提升”引导资金100亿元,实施违法建设拆除,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整治,疏解区域性市场等专项行动,完成人口调控目标。
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以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为目标,将于2017年到2020年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