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议题更加贴近民生

    今年,许多被网民反复提到的民生诉求全都上了天津两会,如今年要建多少套保障房?如何治理环境污染?地铁能否通到家门口?还有备受关注的公交老年卡免费制度,其存废也引发热议。

 

  1月14日,随着政协天津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天津礼堂开幕,2017年天津两会正式拉开帷幕。在为期五天半的会议期间,代表委员围绕全市各方面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出议案共47件,代表提交建议、批评和意见共1399件。

  该市大会主席团决定,将47件代表议案分别交由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在闭会后审议,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结果报告。根据代表建议内容,大会秘书处将建议分别交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市政府、市高级法院、市检察院及其他机关、组织研究办理,并限期答复代表。

民生诉求上两会

  相较往年的会议议题,今年,许多被网民反复提到的民生诉求也统统上了天津两会:今年要建多少套保障房?如何治理环境污染?地铁能否通到家门口……这些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正是政府要关注的问题。

  2017年1月15日上午,天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天津市市长王东峰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16年政府在民生方面所做的工作。

  其中包括全面完成20项民心工程,新增就业、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低保、居民医保补助、困难居民救助标准、推进棚户区改造、完善公共服务等重点项目。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74%以上。

  会议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保障和改善民生展开了讨论,比如婴幼儿入托难问题,天津市人大代表孙德红提议,由政府部门牵头,通过现有幼儿园扩班招收,或在企事业单位、社区建立婴幼儿入托机构,填补婴幼儿入托教育空白;对停车难问题,天津市政协委员尹波希望在城市中分时使用停车位,缓解城市停车难;对于医改问题,天津市政协委员李静希望今后医改还可以建立诚信机制,让百姓成为最终受益人。

  记者获悉,天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民生工作提出了具体的部署要求。提出要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承诺将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进一步提供公平优质的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全面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

  天津市人大代表董顺荣说:“报告中关于为民办实事,粗略统计大概包含六个方面,其中三点尤为重要:一是地铁,要新建几条地铁线,特别是把地铁延长到海河教育园,这对于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学生及教职员工来讲,是十分可喜的事情;第二件是医保,住院报销提升五个百分点,对于百姓提高生活质量是很有帮助的;第三是绿化方面,增加54万亩绿化面积,相信对净化空气、缓解雾霾等都是很有效果的。总的来说,百姓生活还是得到了实惠,大家非常高兴,也对这一届政府有着热切的期待。”

公交老年卡免费制度引热议

  天津两会期间,网友“王诚”认为,天津的公交老年卡应该取消。“虽然老年卡为广大老年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和优惠,但是很多本不需要坐公交车的老人早晚高峰期跟上班族抢公交车,给年轻人平添了很大压力。”该话题立即引发讨论。天津广播发起投票,结果显示,近六成网友表示支持取消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12%的网友认为老年卡使用应该加以限制。

  事实上,早在2016年6月,就有呼声希望“改革公交老年卡制度”。上海发布《关于建立老年综合津贴制度的通知》,“敬老卡”免费乘公交制度停止,70岁以上户籍老人乘公交均需买票。有传言称,天津也将紧随其后取消“老年卡”。但该传言很快被否认,相关部门给出回复称:“目前实施‘敬老卡’免费乘坐公共汽车政策没有变化。”

  “敬老卡”政策是政府给予老年人的福利,但在实施过程中,这项惠民政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据公交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4月,天津市公交集团累计服务老年人乘客出行达4.7亿人次,平均每日老年人乘车人次由15万人提升到52万人,占公交日客流总量23%。年轻人抱怨早晚高峰乘坐公交车时总能碰到很多老人,给出行造成了负担。

  “我今年上两会一定会把这个建议带上去,加大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想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把这个问题解决好。”1月16日,天津市人大代表李俊兰在“扬帆海河号前沿客户端2017天津两会访谈手机视频直播”节目中,就“公交老年卡是否该取消”这一问题与网友进行了交流探讨。

  李俊兰说,经过调研发现,从2010年3月份天津市开始正式实行老年人乘车免费制度以来,已经六七年时间了。这期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存在大量的“睡眠卡”。“居民年满65岁政府就把卡做出来,有很多卡无人申领,现在大约有35万张无人申领。一张卡按20块钱算,白白浪费了700万元。”此外,从制度设计方面来讲,没有制订老年卡的作废、回收和年检制度,时常出现老年卡非老年人用,也给司机带来很大麻烦。

  据此,李俊兰提议,对待公交老年卡应该由暗补变明补,把钱直接打到社保卡里。“我曾经进行过广泛的调研,绝大多数市民,包括很多老年人都支持老年人免费乘车‘暗补’变‘明补’的政策,不再发行专门的老年人乘车卡,将补贴通过社保卡发放给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可以选择用这笔补贴乘坐公交车,也可以选择用作其他用途。”李俊兰说。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白智立表示,任何一项惠民政策都要考虑到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过度免费就意味着浪费。他认为,从经济学角度讲,如果让老年人掏钱乘公交车,哪怕只是掏很少的钱,他也会在每次乘车前考虑是否值得,这就大大减少了各种无谓的乘车行为,减少了对社会资源的随意占用。

  由“暗补”变“明补”,是否真的具有可行性?对此,李俊兰称,上海的先例证实,老人不必担心福利受损的问题。实施综合津贴制度后,政府给老人的福利投入反而扩大了好几倍。她建议,一旦天津实施类似制度,可以结合目前老年人免费乘车的支出、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物价水平等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补贴标准,并在每年进行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