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院成立诉讼服务中心

方便群众诉讼 接受群众监督

 

  本报讯(记者侯劲松) 26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上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姜平,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潮,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徐逸波,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等出席揭牌仪式。据悉,诉讼服务中心的成立是上海高院近年推出的又一项重大司法为民举措。

  上海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起步于2005年,此后经历了起步探索、加速发展、飞跃提升、升级版建设4个阶段。2015年以来,上海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宗旨,提出了“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的工作理念,确定了“由诉讼服务中心提供庭审以外的全部诉讼和非诉讼服务”的工作目标,研究制定了《上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升级版”建设方案》,全面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市法院均建立了诉讼服务中心,标志着上海法院“全方位、零距离、无障碍”诉讼服务体系的建成。目前,12368诉讼服务平台、律师服务平台和诉讼服务中心已成为上海法院服务人民群众诉讼的3张“名片”。

  崔亚东在揭牌仪式上指出,诉讼服务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诉讼服务中心是方便群众诉讼、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窗口,也是人民法院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关口。他表示,上海法院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遵循“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实际”的原则,加快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转型升级,推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实现新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

  记者在上海高院诉讼服务中心看到,门口悬挂着全国法院统一的“诉讼服务中心”名称及标识。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完备,电子查询、互联网接入、诉讼服务二维码等一应俱全,同时实现了窗口录音录像全覆盖,开辟调解室、律师阅卷室、休息室等专门区域。在服务功能方面,全面开通了导诉分流、登记立案、诉调对接、司法辅助、事务接待、判后答疑、法律援助、咨询接待、静态证据调查、保全办理等各项服务功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信息化应用范围,运用“互联网+”理念,推动诉讼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端口与窗口对接,实现网上信息技术服务与窗口传统服务的无缝对接,切实减轻群众诉累。

  据了解,新建成的高院诉讼服务大厅,总面积为428平方米。体现了3个特点:一是功能分区设置合理,设置了导诉、安检、自助服务、书写服务、立案服务、休息等候和便民服务等区域。二是设备配置信息化,配备了自助取号机、自助服务终端、电子公告屏、电子查询系统等便民设施,并在显著位置公布登记立案流程和法院规章制度、放置诉讼服务指南小册子。同时诉讼服务大厅实行同步全程录音录像,促进诉讼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三是诉讼服务功能齐全,囊括了诉讼引导、登记立案、自助立案、财产保全、先行调解、司法辅助,以及材料收转、联系法官、案件查询、文书送达、电子阅卷等与审判执行相关的事务接待,提供法律报刊杂志免费取阅以及打印服务,同时引进律师、大学生志愿者等第三方,提供法律援助和食品售卖等社会化多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