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监狱保持全年“双零”纪录

  本报讯(记者陈创中 □杨斯萍 通讯员 阚淼) 记者从广东省监狱管理局获悉,2016年,广东监狱全年押犯约12万人,在多年领跑全国押犯之最的情况下,继续实现全年“双零”纪录:无一罪犯脱逃,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据了解,全省现有22所省属监狱、6所市属监狱和一所专门救治病犯的省属监狱中心医院,全年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约5万件,从程序到实体,从推荐、合议、审查到提请执行,在监狱向罪犯和家属全面公开。

  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局长李景言表示,对于监狱来说,安全不仅仅意味着一道固若金汤的高墙,狱内管理、公正执法、改造罪犯是维护监狱安全稳定的三大法宝。

看后脑勺就能认出服刑人员

  同一色的光头、同一样的囚服、流水的服刑人员……在广东监狱,无册点名是每名警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但对四会监狱警官揭海业来说,无册点名只是小菜一碟,他甚至仅看服刑人员的后脑勺,就能精准说出430多名服刑人员的姓名。正因这一项特殊的技能,他被戏称为广东监狱界的“最强大脑”。

  揭海业告诉本社记者,记住每个服刑人员的名字和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守护监狱安全的基础,也便于日常开展工作,同时会让服刑人员感觉到自己受到尊重,积极接受改造。

  在同事们眼中,他身怀绝技,20年孜孜不倦工作却淡泊名利。分监区警力不足需要加班时,他从不推却;单位评优选先时,他总是主动让贤。揭海业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监区里的服刑人员。

  朱海年是四会监狱精神病犯监管专区的主任科员,他告诉记者,“即便睡觉时,都不敢轻易关机。因为监区里的服刑人员不是普通人,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2012年,四会监狱成立精神病犯监管专区,朱海年从监狱外科医生转变成精神病医生。“当时精神病研究还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在监狱警察中专业对口的医生更少。”临危受命的朱海年在监狱的安排下到专科医院进修了半年,学习常规精神病治疗,从那时候起,砖头一般厚的书他“啃”了又“啃”,一千多页的专业书他从头到尾翻了好几遍。

  朱海年告诉记者,精神病犯人通常思维都比较紊乱,症状更是千奇百怪。在精神病犯监管专区关押的精神病犯里,故意杀人的占了一半,其中不少手段还十分凶残。“有一名吸毒的精神病犯,在病发时把女友臆想为妖怪并残忍杀害,在服刑时,他常常幻想女友就在身边,跟她对话。”依靠这一本本厚厚的书,朱海年除了能在日常工作中照料病人,还学到了如何通过观察识别装疯卖傻意图蒙混过关的犯人。

  作为一名特殊监区的警察医生,朱海年透露,自己在尽心照顾病人的同时,也十分注意情绪不受到影响。

办案“零差错”,

把好刑罚执行最后一道关

  “我的工作是把好刑罚执行的最后一道关。”四会监狱矫正与服务办公室警察陈勇告诉记者,去年9月下旬,他在审理一件保外就医案件时发现,申请犯人曾三次犯罪,且两次为涉毒犯罪,属严重暴力犯,余刑较长。了解到这一情况的他立刻向医生询问该犯病情,并对犯人进行“面试”。确认犯人病情属狱内可控范围后,他在犯人申请书上写下“从病情和罪行考虑,暂不适合”的建议,最终,该犯的保外就医申请被驳回。

  20141月,中央政法委出台《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意见》,两高和司法部相继开展清理工作。 2014年年底,国家出台了新的保外就医政策,更加从严。陈勇告诉记者,面对政策和制度的不断调整,监狱能做的就是研究、了解政策,确保减刑假释工作在政策框架内进行。

  据了解,广东于2014年底率先在全国实现狱务公开。罪犯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从程序到实体,从推荐、合议、审查到提请执行,在监狱向罪犯和家属全面公开,刑罚执行工作已完全透明和规范。

  10年来,陈勇成功处理病情危急采取紧急处置保外就医案件28宗,延期保外就医172宗,暂予监外执行案件91宗。审核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共11400余宗,实现了“零积案、零错案”的目标。

  铁面包公也有温情一面。2007年的一个暴雨天气,陈勇在遣送鼻咽癌患者晚期服刑人员到福建途中,在高速路上遭遇翻车事故。在汽车稳定下来以后,惊魂未定的他顾不得自己身上的伤,第一时间关心被遣送人员的情况。“毕竟,他身上还带着重病,对于重病的服刑人员来说,需要狱警的人文关怀。”陈勇说。

  “当时也看到他手里有剪刀,但没多想,听到命令就冲上去了。”说出这句话的不是公安警察,而是高明监狱的服刑人员黎某(化名)。去年720日,高明监狱一个生产车间内,在叶斐亮等3名警察的监控下,近百名服刑人员正在劳动。曾违反监狱纪律的谢某(化名)被安排在距离狱警A岗的位置,重点盯看。

  在服刑人员上厕所的时间,谢某起身走向厕所途中,竟从他人座位拿了一把用于生产的剪刀。“当时,他距离我大概有七八米,我立刻大声训斥说,谢某,马上停下来。”叶斐亮在发出命令的同时迅速追向谢某。谢某不仅没有听从命令,还快速走向厕所,一脚把生产车间通往厕所的安全门踹开,意图用剪刀报复正在上厕所的某服刑人员。在这个紧急关头,黎某带领七八个犯人一拥而上,把谢某牢牢摁在地上。

  黎某的手臂被谢某划了一道长长的伤口,逢了30多针,并留下了长约20厘米的刀疤,这是他见义勇为、制止狱内犯罪的最好见证。事后,高明监狱授予了黎某“立功”嘉奖,这对他的减刑帮助极大。去年12月初,黎某被裁定减去余刑释放出狱,今年得以和家人团聚过春节。

  张伟(化名)长相清秀,笑起来还有点腼腆,他因感情纠葛将女友杀害而服刑。“我做错了就要承担,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是我最放心不下的人,但长期与他们失联,梦中的他们离我越来越远了。”张伟告诉记者,那段日子他沮丧消沉,对狱内安排的改造也消极对待。为了解开张伟的心结,重燃他对生活的希望,高明监狱狱警通过多方走访,最终帮张伟找回了失散6年的亲人。现在的张伟重获新生,他告诉记者,现在的信念就是“要好好改造孝顺父母,能补偿一点就补偿一点”。张伟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入监5年多来没向家人要过一分钱,反而自己省吃俭用,攒下4000元劳动报酬寄回给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