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春节来了,这些事儿与法有关
这个1月,注定忙碌。
2017年1月1日,全球庆祝新年开启之时,全球华人已经开始翘首企盼自己的传统佳节——1月28日的春节了。
这样特别的节点,一个在月首,一个在月底。
现在,元旦已经渐行渐远,春节已经渐行渐近。
春节是我们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提起春节,第一个念头就是回家。
回家意味着团圆,回家意味着休息,随着春节的临近,回家团圆成了比什么都重要的头等大事。1月13日,随着2017年春运的大幕拉开,游子的春节迁徙和回家故事随即上演。
路再远,也挡不住回家的脚步;车再挤,也挤不掉回家的激情。“回家看看”已经成为春节最主流的旋律,噼里啪啦的鞭炮也成为打开游子童年记忆的金钥匙,还有,长辈给晚辈的压岁钱,传承着世世代代的温情……然而,这些在春节期间本该自然流露的事儿,却在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更迭中,产生了那么一些恻隐难以言明,于是把“常回家看看”写入了法规,于是因环境问题鞭炮到底放还是禁产生了旷日持久的争鸣,还有与过节相关的“食品安全”“节日腐败”“一票难求”等老问题,也有因“微信红包”出现的新问题。
所以,现在的春节总有那么一点点的不轻松。这一点点的不轻松,大多与法相关。
于是,有了本期专题,以期梳理这些与法相关的事儿,给一些人启示,也给一些人警醒。
更重要的是,借此让所有的读者过一个轻松愉悦、阖家团圆、明明白白的大年。
祝福大家,新春快乐!
相关报道详见05~08版
策划人:田雄 执行:张晓娜 赵春艳 薛应军 李卓谦 李晓健 王翀鹏程 任文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