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纠错教师”彭帮怀:不想让师生做“愚忠”
郑州民办学校老师彭帮怀,发现很多中小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存在错误后,与出版社进行“死磕”。数年下来,并没大的改观,起诉的官司,最近也败诉。
首发时间 2016年6月26日
原 标 题 “纠错教师”彭帮怀:已经没有回头路
版 面 本报第1版
11月25日,彭帮怀发来邮件:“今日收到判决书,我又败诉了。”后来,我们互相发了几条短信,感觉他很沮丧。
彭帮怀是郑州一名民办学校老师,因发现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简称苏教版)出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很多常识性错误,害怕对学生们造成知识误导,为此他走上了教材纠错之路,媒体称其为“纠错教师”。
在彭帮怀努力下,人教版改正了不少,可苏教版一直没大的改观,因此,他在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将该出版社告上法庭。
他主要诉求是,希望能召回出现缺陷的出版物,但因教材鉴定机制缺失,他败诉了。
为此,近日,记者回访了彭帮怀。
教材有错挑战了我个人的底线
记者:你为什么一直在做教材纠错这件事?与你个人有什么关系?
彭帮怀:我是一名民办学校教师,教学是我的工作,我教学生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当教材上知识和我已有知识不一致时,只能依据教材来教。教材有错挑战了我个人的底线,同时,它危害下一代健康成长。
尤其在目前多个版本教材不统一的情况下,使用有错教材的孩子,在日后全国统考时危害最大。同时,我还是一名培训班老师,更有责任指出教材上存在的问题。家长把孩子送到我这里学习,我要保证教给他们的知识是正确的,要对得起家长拿的学费。
记者:你纠正的都是什么问题?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彭帮怀:主要是不规范的知识和错误的知识。错误的知识直接影响孩子成长,不规范的知识会误导孩子成长。
比如,2006年秋季,我的作文班里来了一个小学生,他在写省略号时,一个格里四个点,一个格里两个点,我告诉他,规范写法应该是占两个格,一个格里三个点,可他说,自己是比照书上写的。
我找来教材后,果然在五年级《语文》上册,一篇名为“读《给予是快乐的》”示范文第二段中省略号的占格,与学生写的完全相同,我当即告诉他,这是错误的,但他并不买账,说:“书上可以这样写,我就可以这样写。”
后来我在批作业时,发现他把冒号和双引号写到同一个格子里,又给他打了错误标示,但家长不愿意了,让我退了120元学费,临走时还说,升学考试依据的是教材,即便它错了,也是对的。
而这种标点符号错误比比皆是。最严重的是,还有很多语句、字词也有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篇课文中写道:“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中……”这句话中该用“长留”还是“常留”?更明显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04页上出现的“片断”一词,应为“片段”,这属错别字中的别字。
在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中,古诗《石灰吟》第一句为: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而人教版及《课标》上均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还有个关于盘古的课文,苏教版上说的是:一个叫盘古的大神,一睡睡了十万八千年。而人教版教材里写的是一万八千年。
再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一株紫丁香》,书上说作者是于旭,而人教版说作者是滕毓旭。为此,我专门与作者联系核实过,作者回复我说,由于苏教版在同一册教材中使用了他两首儿童诗,编辑建议他将其中一首另署笔名。所以,这些都需要纠正。
“较真”值得吗
记者:你这样“较真”值得吗?
彭帮怀:非常值得!正因为我是民间教师的角色才方便地站出来,把公办学校老师不敢说、不能说、不想说、说了也白说的话说了出来。
记者:你一直在和谁打官司?为什么是他们?
彭帮怀:我一直在与出版教材的出版社打官司,主要是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直接原因是我买了他们出版的教材,我教的学生主要使用他们出版的教材,而且全国范围内,有难以计数的学生在使用。
记者:你的诉求是什么?打多少年官司了?有赢过吗?
彭帮怀:我要求他们召回、退还我的购书款、赔偿我的误工费,向我道歉。但从2006年至今10余年,没有赢过,最好的结果是和解退费。
记者:11月10日,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判你又输了,你觉得败诉原因是什么?
彭帮怀:主要是教材没有第三方鉴定,缺少鉴定结论,我国现行体制下没有一个机构对教材进行鉴定,这是制度缺陷。
另外,我对这个判决不服,已上诉,12月2日已交了上诉费50元,收据已提交法院。
记者:官司一直打不赢,你什么感受?
彭帮怀:我觉得这不公平,明明是对方错了,都因为对方有个审定通过的合格证就合法了,错了也是对的,这是让老师和学生对教材“愚忠”,我不想这样,也不服,依然信心百倍,我相信真理只有一个。
记者:在上诉之前,还通过什么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有结果吗?
彭帮怀:给出版社写信、向教育部反映、向工商局投诉等,大都没结果,即使偶尔有反馈,不是“没有错误可以使用”,就是“教材是权威专家审定通过的合格产品”。
记者:为什么要起诉教育部?
彭帮怀:我发现苏教版对所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增删了21篇课文,所以向教育部进行政府信息公开,但教育部回复说没相关的信息可以公开。
所以,今年1月,我将教育部起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要求法院判决教育部向我公开出版社修订语文教材的相关信息。
同时,我还向教育部提起行政复议,我在教育部给北京市一中院的行政复议告知书上看到,他们与基础教育二司沟通后得知,相关教材在2001年至2004年经教育部审定,通过使用,为使教材更加完善,编写组对个别内容进行了微调,但未向教育部报备。
这能是微调吗?21篇课文呀!
记者:你和教育部这样“死磕”,不怕对自己造成影响?
彭帮怀:我是民间教师,依靠的是劳动和教学技能生存,教育部直接管不到我,我相信,他们也不会通过行政部门吊销我的办学许可证,社会还是充满正能量的。
偏执?信念使然
记者:你觉得目前中小学教材是什么现状?
彭帮怀:随着各种修订版教材陆续上市使用,我看到国家已经开始教材改革了,包括编写体制的改革和高考招生体制的改革,我相信教材也会越来越好了。
记者:有网友说你太偏执,怎么看?
彭帮怀:职业使然,性格使然,信念使然。别人说我打官司是为了作文班招生精心设计的炒作。炒作与否都是别人的理解,我已把教材维权变成了自己的信念。炒作一次,可能是一时之兴;如果炒作10年、20年,就不是炒作,而是一个人的理念、性格和思想。
记者:如果这件事一直无法推动,你会不会放弃,下一步怎么办?
彭帮怀:今后,我只要发现教材中还有错误、还有瑕疵,就会坚持下去,直到教材零差错。我相信,这样的行为能够促进相关法律的完善,也可能会促进教材监管体系的完善,我相信这一天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