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为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办好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日前,教育部正式发布《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这是我国第一次专门为残疾学生制定的一整套系统的学习标准,是对我国多年来特殊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集中总结,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据悉,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共涉及42门学科,其中盲校18门、聋校14门、培智学校10门。课程标准规定了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主要内容,明确了不同阶段残疾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教学、评价和实施建议。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政治性、思想性和重大原则方面与普通学校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特别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法治教育等做了系统规划与安排。同时,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成长规律,对普通学校课程标准做了科学调整与转化。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实践经验,专门研制开发了一批特色课程,如盲校《定向行走》、聋校《沟通交往》、培智学校《康复训练》等,重点解决残疾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问题,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更好融入社会。

  为做好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落实工作,教育部专门印发通知做出具体部署,将认真组织开展课程标准培训,全面推进特殊教育教学和评价改革,加强特殊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推动特殊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