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法院:“互联网+司法”保障民生

  本报讯(记者李晓玲 通讯员颜玲) 多年来,天津市河东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法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司法便民利民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着力于司法保障民生,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日,记者从天津市河东法院召开的司法保障民生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院融入“互联网+”,开通了12368电话语音服务热线,每天由1名庭长值班,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官联络、案件查询等诉讼服务。2014年开通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已受理13件视频接访案件,减少了当事人的信访成本。2015年启动网上司法拍卖工作,成为天津市首批入驻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的基层法院,已有56个标的物进入网拍程序,零佣金实现被处置财产的价值和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化。充分利用网络查询系统,立案即向当事人提供案件查询码,当事人可通过互联网查询到立案时间、合议庭组成、开庭安排、文书送达、财产保全等案件信息。

  与此同时,该院还将微信引入诉讼。在审判中引入信息化思维,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方便群众诉讼,降低诉讼成本,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尝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以微信向保险公司代理人送达包括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和证据等诉讼材料,以往需要几天才能送达的文书不到一分钟便完成送达,提高了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尝试微信引入庭审,庭审中,通过微信联系远在国外的当事人,了解其诉讼请求意见,微信内容截屏存档,提高了庭审效率,减轻了当事人负担。

据了解,截至20161031日,该院登记立案涉民生案件19638件,同比增长9.95%,其中行政案件同比增长50.31%,刑事自诉案件同比增长100%,民事案件同比增长6.12%3年来审结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侵犯财产案件191件,妥善化解刑附民案件271件,审结消费者维权案件728件,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