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方捣毁26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窝点

  本报讯(记者汤瑜) 11月15日,北京警方通报称,近日警方开展“网歼行动”,捣毁涉嫌生产销售假药及有毒有害食品窝点2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起获假药及有毒有害食品等140余种、130余万粒,涉案价值近1300万元。
  2016年10月中下旬,北京市公安局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房山、通州、昌平、大兴9个区同时开展打击网络食品药品犯罪的“网歼行动”。通过对全国销售药品和保健品网络店铺开展筛选,民警发现有涉及北京的20余家网店虽然打着出售减肥药和保健食品,但店铺中可见的商品却很少,若以顾客的身份向其咨询,店家就会推荐一些店铺中没有的食品药品,称这些食品药品疗效显著,并会晒一些客户好评,如有购买意向,则会让顾客以其他商品名义下单购买的可疑情况出现。
  专案组民警通过对上述网店中取样购买的食品药品进行检测发现,这些可疑网店销售的食品药品均含有西地那非、西布曲明、酚酞等有毒有害成分。
  此外,北京警方表示,通过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发现,这些网店在明知所售商品为假药或有毒有害食品的情况下,为逃避打击仍在网店和网页上,采取隐藏宣传的方式,不直接宣传违法产品,而是通过微信、QQ等网上通讯工具与客户私聊,达成销售意向后以购买其他产品的名义付款交易。
  专案组在此次“网歼行动”中共破获涉嫌生产销售假药及有毒有害食品案件25起,其中一起是售卖假药的典型案例。警方在丰台区某地的出租房和库房内,共查扣涉案药品种类20余种、药品1万余盒、说明书2万余张。经鉴定,缴获的药品均为假药,涉案价值200余万元。目前,该名嫌犯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北京警方提示,食品药品事关身体健康,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切不可轻信“立竿见影”等虚假宣传,随意购买和使用。正规医院或药店购买的进口药品均已通过检测和临床验证,而海外代购的很多药品由于未经国家食药部门检测和临床试验,是否适应国人体质尚未确定,滥用亦会造成身体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