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泰兴引入“五老”志愿者纠纷化解有成效
本报讯(记者顾娟 □张卫华 徐承国) 2016年以来,江苏泰兴市元竹镇考虑到农村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生活区域较近、相互熟稔的特点,积极探索在解决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介入社会力量,引进调解“中间人”,并充分发挥“五老”志愿者队伍力量。
当地政府机关在调解工作中发现,一旦发生纠纷,辈分高、年龄大、有威信的老年人出面能起到缓和矛盾的作用。为此,成立了“五老”志愿者,即一些离退休后赋闲在家、有热情、有一定调解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退休教师、老专家。他们熟悉乡土民俗,了解邻里关系,知民情、懂民意,并且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易获得矛盾双方的信任,并且他们善于与群众沟通,说事拉理,对处理左邻右舍之间“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小纠纷都得心应手。
2016年8月,元竹镇调委会调解了一起界址纠纷。司法所和调委会在仔细了解双方情况后,将矛盾双方的共同亲友请到现场做“中间人”,并邀请一位村里退休老干部到场做志愿者。经过调解,双方当场签订了矛盾调解协议。
元竹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将这两类人群请到调解现场,“中间人”作“灭火器”,“五老”志愿者作“和事老”,开拓了矛盾调解的新模式,有效提高了矛盾纠纷的化解,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2016年至今,采用这种模式共成功调处了15起矛盾纠纷、4起信访积案,截至目前没有一起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