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两岸民商法前沿论坛召开

  本报讯(记者周頔) 115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与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第六届两岸民商法前沿论坛在京召开。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民商法的国际性与地域性”,旨在讨论如何融合全球战略,打造一部世界先进、并能体现中国文化传统与地域特殊性的民法典。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在论坛开幕式上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两岸民法交流的起源和历程。他指出,两岸的交流来之不易,两岸法学家应当超越政治上和意识形态的隔阂,承担起民法典编纂的历史重任,他期望年轻一代担负重任并延续这样一份友谊,推进两岸法学交流。

  台湾地区“司法院”前副院长苏永钦围绕民法典的编纂问题,结合两岸现有法律规定,主要就民法法典化和体系化的重要作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国家转型时期编纂民法典的模式选择、民法总则的普通法定位等方面表达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针对合同法修订提供了具体化的建议。他指出,当前民法总则法律行为编与合同法存在很多重复部分,应当进一步协调民法总则与合同法的关系,并且应该尽快明确债法总则与合同法之间的界限。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中国民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孙宪忠教授回顾了民法典编纂的历史进程及存在的争议,并针对目前的民法典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回应。他指出,当前民法典体系存在很多问题,合同法中有些核心条款设计存在缺陷。物权法中,尤其是担保物权的法律规则需要改进,未来的法律设计应更加注意一般法与特别法的结合问题,且法律行为的框架设计应当很好地体现社会现实的需要。

  论坛还邀请了参与起草民法典的多位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就“民法典编纂与民法总则起草”进行了大会主报告。论坛针对民法典编纂的具体问题设有“民法总则”“债权法”“物权法”“商法”四个分会场,以及“互联网与民法典”专场会议。

  来自大陆和台湾多所高校、法学研究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充分交流了观点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