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会第8期金融法治沙龙在上海召开

  本报讯(记者钟安安) 近日,中国法学会金融法治沙龙第8期在上海召开。本期沙龙由中国法学会主办,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承办,上海理业投资控股集团协办。来自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中国商法学研究会、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证券公司、全国股转系统公司、证券监管机构的专家领导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沙龙。

  本期沙龙的主题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法律问题与对策”。开幕式由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曾筱清主持。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副主任彭伶致辞,她说,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偏冷”的背景下,金融法治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越来越深入,整个金融法治领域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并且具有相当紧迫性。中国法学会十分关注证券法学研究会的发展,长期致力于整合法学研究资源以搭建或拓宽沟通渠道,并致力于理论联系实际,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希望本次沙龙汇聚专家学者智慧,对我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会长郭锋在致辞中说,如何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当前我们的资本市场远远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助推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有潜力需要挖掘,很多制度需要规范。郭锋希望通过本期沙龙汇聚各位专家的意见,助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沙龙研讨单元分别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甘培忠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倪受彬主持,实务界专家和法学研究者主要围绕资本市场多层次框架和多层次法律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

  沙龙闭幕式由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会长郭锋作总结发言。郭锋要求将本期沙龙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形成要报,报中国法学会送交决策部门。郭锋总结说:要以问题为导向,客观分析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现状、发展短板、制约因素、风险;正确认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投资、为实体经济服务等功能,研究如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力推供给侧改革;从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制度、国民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等高度认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在树立正确的监管理念和合理配置监管职权前提下,研究进一步完善和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监管机制,特别是功能监管机制;重视完善和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立法制度,包括证券法修改,推进金融商品交易法、金融服务法的立法工作。

  金融法治沙龙是中国法学会“金融法治研究协同机制”针对金融法治实践中重大问题组织开展法学研究咨询、服务高层决策的智库型平台。为了充分发挥法学会系统优势,促进相关研究会、地方法学会之间的协作,加强中国法学会及研究会的智库建设,积极为中央有关部门在金融领域的决策和我国金融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法学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中国法学会特建立该协同机制。

  2016114日,在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的主持下,“金融法治研究协同机制”在京启动。目前,协同机制成员单位有中国法学会所属的商法学研究会、经济法学研究会、银行法学研究会、证券法学研究会、保险法学研究会、刑法学研究会、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北京市法学会、上海市法学会、广东省法学会、四川省法学会根据《“金融法治研究协同机制”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各研究会、地方法学会可以申请承办金融法治沙龙,获得批准的,中国法学会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成果通过中国法学会《要报》和专门咨询报告报送有关决策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