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仲裁与争议解决研究院”成立
着力国际仲裁 传导中国经验
本报讯(记者李晓健) 10月23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仲裁与争议解决研究院”成立。
该校法学院院长石静霞表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致力于国际经贸法领域研究,国际仲裁问题是学院着重关注的内容。研究院成立后,诸如中国仲裁走出去,吸收国际仲裁经验并推广中国等,都是其研究的主要方面。
此前,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了与仲裁相关的研究院。“但是挂国际仲裁研究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头一个。”北京仲裁委员会秘书长林志炜十分认可对外经贸大学对国际仲裁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治学态度。
与此同时,该校与法院仲裁机构之间的密切联系也让与会专家称道。最高人民法院第四民事审判庭副庭长刘敬东表示,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唯一的仲裁研究基地,聚集人才,总结经验,参与各地仲裁,对各地的仲裁进行卓有成效的经验总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仲裁研究的进步恰恰植根于方兴未艾的中国仲裁界。近年来,我国仲裁无论从机构数量、办案质量,还是标的额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于健龙给出了一组数字:2015年,我国有244家仲裁机构,标的额4000多亿元人民币,受理了13万多件国际仲裁案。
不过,于健龙也认为我国在涉外仲裁、国际仲裁方面存在不足。中国由仲裁大国真正迈向仲裁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此,石静霞表示,“我们是第一家挂国际仲裁的,贸大要做的应该重点放在涉外方面,这跟学校的优势和强项吻合,这一点跟其他仲裁研究院有所不同,可形成互补。”研究院在国际仲裁方面可更多着力,同时将中国的研究能够传导到国际仲裁界,影响国际仲裁形势,争取中国仲裁的相应地位。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李仕春对上述观点深以为然。他指出,在国际仲裁加快发展之时,我国仲裁界应担负起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国际仲裁与争议解决研究院”能够成为国际研究和交流的良好平台,为中国仲裁机构,特别是为中国企业选择更好的仲裁解决方式提供智力支持。
当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国际仲裁与争议解决研究院”成立的同时,“国际争议解决研究院”北京中心也相应落地。随后,来自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召开了“仲裁法新发展专题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