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卫计委:我国流动人口进入家庭化迁移为主阶段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人,占总人口18%,相当于每6个人中有1个是流动人口。
报告预测,未来新生代和40岁以上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老人和流动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需求日趋复杂;人口流动整体趋于稳定化、家庭化,定居意愿普遍增加。
报告提出,我国家庭化流动趋势加强,流入人口的家庭规模有所扩大。据统计,2015年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家庭规模为2.61人,与2013年相比,流入人口家庭规模增加了0.11人。超过一半的家庭有3人及以上同城居住。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表示,“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家庭化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人口流动的特点首先是青壮年独立流出,接着是夫妻两人流出,然后赶紧把孩子接过来,最后就是整个家搬进来,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规律。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已经进入以家庭化迁移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此外,随着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家庭化的特点日益突出,为了照顾晚辈,流动老人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流动老人健康风险值得关注。
报告指出,相当数量的流动老人受到慢性病困扰,22%的流动老人确诊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此外,流动老人还极易出现心理失衡,这是由于流动老人和原居住地的社会联系发生断裂,在新居住地又面临文化融合、身份认同等诸多问题,成为社会融入最为艰难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