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反电诈”民警手记
从湖北反电信诈骗警察的真实故事中,可以反映出全国“反电诈”警察的真实状况。因为有了他们的雷霆出击,这场“反电诈”战役的胜利指日可待。
“别抓我,我给钱,我卖房!”
民警破门而入时,年近七旬的老太太,双手抱头,不停地弯腰,向民警求饶。客厅的长条沙发上,整齐地摆着她所有的现金、存折、银行卡,还有一张房产证。
民警不是来抓她的,是来救她的。
老太太无牵无挂,一人独居。当她接到骗子电话,要求转账50万元“保平安”时,她信了。
骗子套出她有十几万存款。
为保房子,她找出所有可以取现的凭证,摆在沙发上反复计算,整整两天。骗子催钱的电话不断打进,老人极度惊恐,以泪洗面。
民警找上门时,她从猫眼一看,是穿制服的警察,彻底崩溃:“不要抓我,我给钱,我卖房!”——因为骗子对她说,钱不够,警察就会上门,把她抓走。
这案子,警察是怎么找上门的?“这是秘密,但这种跟骗子赛跑的工作,我和战友们一直在做。”
与此同时,在鄂西某县,两名民警驱车数十公里,赶着去找一位可能会受骗的当事人。好不容易找到了,却得知就在5分钟前,他刚汇出了7万元。
受害人都还蒙在鼓里,两个民警却开始当面自责。“长期以来,电信诈骗案件破案率低,追赃率更低。战友们心里,都窝了一股气。好不容易有一次在案发前止损的机会,却因晚到5分钟而流产,他们只好把气撒到自己头上。”
“忙翻了”的反诈中心
八九月开学季,湖北“反电诈”民警忙翻了。
湖北是全国高等院校最多的省,武汉是在校大学生全球第一的城市,大学生们手里不菲的报名费、生活费,早已成为骗子们定下的“小目标”。
“我所在的省厅(湖北省公安厅)反诈中心,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各类信息、数据的交互,近期达到了峰值——公安网、互联网,电话、微信、QQ、钉钉……声音响个不停、屏幕闪个不停。”
“你是警察?骗子,鬼才信你!”一名战友拿着电话,正在挨骂。刺耳的声音溢出话筒,响彻房间,但没人哄笑。挨骂的民警继续解释,另一个战友则迅速拨通受害人所在地公安机关指挥中心电话,要求立即就近派出警力,当面实施劝阻——这种紧要关头,必须跟骗子们争分夺秒!
“然而,信骗子不信真警察,是我们的日常。”
在一个全省反诈骗的微信工作群里,每当某地回告“已找到当事人,成功劝阻”时,群里同行都会排队点赞,因为这是实实在在地在为群众办事,甚至是在救命!“钱若汇出,再去破案,首先得有中奖的概率才能抓到核心人员,还得有连中两次大奖的概率,才能追回款。天知道这其中,有多少人会想不开?”
“这几天,我们平均每天劝阻近50万元汇款,相对于案发后再追款,可谓‘兵不血刃’。自豪?高兴?不!按比例一算,骗子们得手的该有多少?500万?1000万?根本不敢想!”
责任越大,压力越大。战友们都铆足了劲、拼了命地干。
“还不下班?”“早着呢,骗子们还在加班!”这种问答,已成常态。
办案民警苦衷向谁说?
“因为破不了案,追不回款,我们经常被骂。被受害人骂,被媒体骂,被网友骂。骂就骂,但有些话,不吐不快。”
电信网络诈骗泛滥,不是今年的事,也不是去年的事,它由来已久。徐玉玉的悲惨遭遇,举国愤恨,但事实上,被骗得更多、更惨的,大有人在。
徐案没破,有人骂警察没用,徐案破了,有人骂警察“势利”——靠舆论压力才能破案。说句实话,能破徐案,除了当地公安迎难而上之外,靠的还有运气——倘若涉案服务器在境外、嫌疑人在境外,两周破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从新闻报道上看,反电诈,包括公安机关在内,通信营运商、银行等部门,无一不信心满满、措施多多,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以前是农村地区、低文化群体被骗得多,如今连大学生、大学教授、城市白领也纷纷成为被骗者。“老百姓看不懂,作为专业民警,我更蒙了!”
“不久前,领导安排我写个关于‘反电诈’的材料。洋洋洒洒几千字,站在警察办案的‘狭隘’立场上,我痛陈通信、金融等领域的漏洞和问题。审稿时,领导先是肯定,接着就开始语重心长地说,‘你说的这些问题,最终要靠谁来解决?这样写,谁还来解决?’领导的顾虑,我懂。他是担心有些部门撂挑子,使基层更难办案。”
今年7月,潜江刑侦到某银行武汉分行查询一起电诈案资金流向,案值190万元。民警出示警察证、《协助查询财产通知书》后,工作人员竟要求再出示“执法证”,后来又以“在开户行才能查资金账户信息,本行无权限”为由回绝。“190万元,我们哪耗得起!情急之下,我们找到该银行同样不是开户行的另一家支行,一番好说歹说,总算查到了信息。”
“反电诈”是场战役
若把打击电信诈骗比作一场战役,不得不说,上半场,我们输了,输得还很惨。问题出在哪里?如果说成天跟在骗子屁股后面追是被动的,那怎样才能主动出击、一剑封喉?
信息获取、通信接触、金融转账,是电诈犯罪绕不开的几大领域。事实上,这个链条上每个环节的漏洞,早已公开:非法获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问题突出,违法成本低;电话卡实名制未落实,导致案发后追查难;170、171等虚拟营运商号段管理混乱;来电显示不实,通过软件几乎可以随意改号;冒名开设银行卡和倒卖出售银行卡问题突出;账户资金被同时拆分至多账户的异常情况不能及时监测、止付;公安机关与银行系统不能快速、高效合作……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问题,哪一条彻底解决了?
有人大代表提出,银行对陌生账户转账,实施T+1模式,即高危转账延迟一天到账,以便受害者发现受骗后及时报警追赃。但银行系统对此的回复是“延迟到账会误伤紧急用款的客户,系统改造会增加银行运营成本”。个别银行亦认为:“实时到账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退回到延迟一天到账,与社会发展规律相悖,降低公司运作效率”。
“打击电信诈骗,我们举双手支持、拥护,前提是不能动我们的奶酪!”正如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所说,“在诈骗与反诈骗的博弈中,我们节节败退,根子主要是部门利益,多少专家、多少精英,结果却敌不过几个骗子,这很悲哀……”
公安机关在打击电诈犯罪时,同样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对新手段反应不快、研究不够,内部资源整合不到位,自设壁垒、各自为战,内部手续繁琐影响战斗力等等。
当然,跟电诈案件“秒杀”级作案速度相比,法律层面严重滞后也是个大问题。
“发展中的问题,常常是在进一步发展中得到解决,技术造成的漏洞,常常是被新的技术覆盖。社会在发展,办法总比问题多。新的问题会用新的进步来解决,我们终究不可能退回蛮荒时代。”
曾几何时,街头两抢、车匪路霸等多发侵财案件盛行。公安前辈们闻警即动、迎头痛击,遍布大街小巷的探头建起来了,严厉的法律法规跟上了,这些令百姓深恶痛绝的犯罪渐行渐远。如今,电信网络诈骗猖獗作恶的时间或许长了点,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现在,还的时候,就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