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暨社会矛盾风险评估分析及预防机制研讨会在三亚市召开

  本报讯(记者林家玉)826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暨社会矛盾风险评估分析及预防机制研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研讨会由中国行为法学会、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行为法学会国家与地方治理研究会联合举办。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江必新出席会议并讲话。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董治良,海南省三亚市政协主席容丽萍、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李文燕出席会议并致辞。中纪委原副部级巡视监察专员、中国行为法学会顾问、中国行为法学会国家与地方治理研究会顾问戴俭明等作主旨发言。中国行为法学会国家与地方治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纪丰伟主持。

  江必新指出,本次研讨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暨社会矛盾风险评估分析及预防机制”为主题,对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社会矛盾风险评估分析及预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就如何服务保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科学、准确评估和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江必新提出以下意见:要深刻认识社会矛盾风险评估分析及预防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的高度关联性。要正确认识风险,理性对待矛盾。要充分认识和把握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矛盾和风险发生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要全面准确分析产生社会矛盾与风险的原因。要善于运用破窗效应、蝴蝶效应、木桶效应等原理,建立健全科学的、民主的矛盾与风险评估机制,提供客观、全面、有效的决策参考依据。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通过开展有效的社会矛盾与风险评估与预防,把可能影响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矛盾与风险化解在决策之前。要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运用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的思维与方式治理社会矛盾与风险。要实现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要构建一套完整系统的机制,包括社会矛盾与风险的发现机制、动态管理机制、预防机制、化解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要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充分运用大数据进行防控。要广集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向社会要动力。要高度重视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研讨会主题,从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角度深入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社会矛盾风险、社会矛盾风险评估与预警、社会矛盾风险的治理、社会矛盾风险治理的法治化等议题。

  为进一步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落地,中国行为法学会国家与地方治理研究会在研讨会上正式挂牌成立了中国行为法学会国家与地方治理研究会海口学术研究基地、三亚学术研究基地、文化治理研究基地、云南生态治理研究基地、中国行为法学会国家与地方治理研究会和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进修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站、中国行为法学会国家与地方治理研究会学术专家委员会文化治理专业委员会等6个研究机构。

  中国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刘金富等嘉宾出席了论坛。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天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及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海南省三亚市两级法院的干警近200人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的主办单位中国行为法学会是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倡导下于1994年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本次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中国行为法学会国家与地方治理研究会是中国行为法学会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策而专门打造的国家与地方治理研究平台。研究会的宗旨是开展国家与地方治理研究,将成果应用于国家治理实践,培养典型并向社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