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访不信法”到“弃访转法”
——贵州省都匀市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纪实
2015年6月,贵州省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推进会在都匀市召开。会上,贵州省领导高度评价了都匀近两年在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都匀市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情况展览,省政法委参会人员由衷感叹:“贵州省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优秀经验得看黔南,黔南还得看都匀。”
2013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把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确定为政法系统的重点改革项目,要求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实现从过分依赖行政手段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向依法按程序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转变。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要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都匀市紧跟一系列改革方针,以法治思维、创新手段为引领,以涉法涉诉源头治理为基础,以诉访分离为主线,以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机制为重点,以依法按程序办理为核心,以依法终结和健全司法救助制度为保障,按“源头控制、自我纠错、真情化解”使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压增量,减存量。都匀市政法委书记雷学良坦言,都匀市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通过近两年的调研、摸索,已经有所成效,还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工作,巩固现有成果,让群众依法懂法,实现由“信访不信法”到“弃访转法”的转变,助推都匀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和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
有效化解拆迁纠纷
“都市杨柳”项目建设,是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确定的14个省级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之一,项目建设旨在承接高铁经济,展示黔南民族风情,提升都匀市旅游规模和打造新旅游亮点的思路,突出黔南民族特色,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行的具有特色民族风情新型城镇。近日,“都市杨柳”建设指挥项目部遇到一起移民合作拆迁纠纷,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推进。获悉此事后,都匀市沙包堡司法所主动介入,以市司法局“148”护航行动为契机,积极协助指挥部化解矛盾。
都匀籍当事人安某租赁杨柳街某化肥厂从事个体经营,先后与两位福建商人林某、岳某合作经营,但当事人之间的合作协议存在较多问题,对基础投入和搬迁补偿利益的分配存在争议,当事人因此不肯搬迁,阻碍了项目建设的推进。在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后,沙包堡司法所迅速调整思路,向各方当事人宣传国家建设的大趋势,帮助他们分析彼此的权利义务关系,建议他们通过保全登记、申请搬迁补偿款财产保全,事后再采取协商或者诉讼解决纠纷的方式,既支持了国家项目建设的推进,又不会损害到自己的合法利益。经过司法所同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引导,及时扭转了双方当事人的错误认识。目前,双方当事人采纳了司法所的建议,愿意通过保全登记等方式支持拆迁,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信访改革有章法
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用法治思维看待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用法治的方式解决涉法涉诉信访诉求,彻底扭转诉讼与信访交织、法内处理与法外解决并存的状况,努力实现从“信访不信法”到“弃访转法”的转变。
为此,都匀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政法各单位和信访局领导为副组长的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都匀市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等工作制度。同时,在具体工作中把依法办事与依法维权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诉访分离、依法办结、综合施治、属地化解”,做到群众诉求合理的问题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问题疏导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问题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问题依法处理到位“四个到位”,要求各部门对信访问题要依法导入、主动化解、合理退出,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
在具体实践中,都匀市大胆破冰,不仅创新建立都匀市涉诉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法委牵头、综治办协调、法院主导、司法组织、多方参与”的联动调解平台,推行律师介入信访工作机制,创建“公安信访中队”“第三方评查”“万民代表听千案庭审”“148法治护航”等20多项对涉访涉诉信访案件源头治理、诉访分离、依法导入的有效机制和做法。此外,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解决上,都匀市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化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工作明确责任,同时开展案件“三访”,对信访当事人开展约访、下访、回访和联合接访工作,明确要求对涉法涉诉信访人的诉求要耐心听取、认真分析、真诚解释、为当事人合理解决。“全市信访案件已经从原来的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转变到现在的进入法制,走法律程序。群众也通过公检法司的改革工作,知道不要盲目的寻求信访,而是走法律程序。”都匀市政法委副书记吴家平说。
148法治护航
“148”源于“要司法”的谐音,是都匀市法律服务专线电话。今年以来,“148”法律服务专线拓展为“148法治护航”活动,为“十大棚户区”改造中出现的因征收拆迁、修建公路等引发的信访案件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都匀市司法局工作人员长期扎根棚户区摸底调研,并整合全市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成立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等专项小组深入各棚户区,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源头护航”、法律服务的“法制护航”、法律援助的“减压护航”、人民调解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防范护航”、特殊人群教育管控的“管控护航”五个举措,为棚户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法制宣传有的放矢,为棚户区改造提供“源头护航”。编印棚户区改造法制宣传资料,利用法制流动宣传车,剖析典型案例,深入棚户区开展巡回宣传,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反映诉求,不听信谣言,不提超越政策的要求,不参与非法组织活动,避免小问题变成大矛盾。法律服务有案必接,为棚户区改造提供“法制护航”。成立“棚户区改造法律服务工作组”,每个律师所服务一至两个棚户区,为棚户区指挥部、被征收户提供法律服务。利用“棚户区改造法律服务流动车”,为优抚对象、空巢老人、残疾人、特困家庭等特殊人群现场办公。开展棚户区集中现场办理公证服务,对棚户区被征收户申请办理的房屋买卖、分家协议、继承、赠与类公证本着优先、优惠、优质原则进行办理。法律援助有求必助,为棚户区改造“减压护航”。为棚户区被征收户提供绿色通道,对棚户区被征收户因分家析产、房屋继承、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法律事务实行不审查经济、不管户籍,全部纳入法律援助对象,做到“凡申必援”。同时在各棚户区指挥部公布点公开法律援助人员名单,让棚户区群众不但能“不要钱打官司”,还能知情选择律师和法律援助人员。
人民调解有案必调,为棚户区改造提供“防范护航”。挂牌成立棚户区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合棚户区指挥部搞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消除隐患。组织开展涉棚户区调解员培训工作,提高调解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调解技巧。
社区矫正有违必究,为棚户区改造“管控护航”。开展“集中教育”,对棚户区改造中涉及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每月集中教育,重点监管。狠抓社区服刑人员的“衔接、管控、教育、帮扶”四个环节,定期走访,防止棚户区社区服刑人员组织参与不稳定事件。
信访改革凝心聚力
都匀市在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中严格公正执法,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有机统一,大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2012年至2014年,都匀市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7757起,调解成功7494起,调解成功率达96.61%。都匀市政法委共接待来信来访166人(次),答复166人(次),督办、指导处理36起;市法院受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22起,处理21起;市检察院受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10起,办结10起;市公安局受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96起,办结96起;市司法局受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7起,办结7起。今年前三季度,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0亿元,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预计完成19800元和7200元,同比增长均为1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735人,同比增长10%;20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14.5%。截至2014年9月,都匀市棚户区项目建设共征收房屋10638户,拆除房屋4060栋,征收住房面积142.18万平方米,兑付征收房屋资金16.54亿元,棚户区改造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
“对于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我们将继续开展好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以保证涉法涉诉信访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得到合理解决及公正处理。”雷学良介绍,都匀市将继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探索建立涉法涉诉双向承诺互信机制和非诚信上访惩戒机制,抓好重大疑难案件和有重大影响案件的协调指导和督察,为都匀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