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贿选”值不值?

    今年年初多家媒体报料,表示法国警方已经开始调查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以及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办国在申办过程中的涉嫌违法问题。这一消息立即引发巨大关注。

 

  

  奥运会是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世界级运动盛会,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

  今年32日,包括BBC在内的多家媒体接连爆出消息,表示法国警方已经开始调查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以及2020年东京奥运会申办国在申办过程中存在的涉嫌违法问题。警方怀疑,这两届奥运会的投票过程有可能受到了国际田联内部人员的操纵。

  针对这个消息,国际奥委会迅速做出了回应。一名发言人称:“自调查开始以来,国际奥委会始终与警方保持紧密联系,国际奥委会此后也会积极配合法国警方的调查行动。”

  里约奥运会组委会成员表示:“里约热内卢因为其出色的申办计划赢得了奥运会的举办权。从投票结果来看,排除了任何操纵选票的可能。”

  东京奥运会组委会则表示,有关的指责“难以理解”,他们坚决否认了投票表决过程中存在着不合法行为。

  但这一消息还是立即引发巨大关注。

奥运会曝出“贿选”丑闻

  去年11月,刚刚卸任的前国际田联主席拉米·迪亚克和他的顾问西塞被法国警方逮捕。法国警方在声明中表示:“迪亚克涉嫌收受贿赂,延期了对部分俄罗斯田径选手的处罚,这部分选手被发现在2012年奥运会前服药。”而正是这桩案件引出了与奥运会申办有关的“贿选”丑闻。

  法国检方在去年12月调查俄罗斯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案情时,发现了一段电话录音,涉案人是前任国际田联主席拉米·迪亚克的儿子帕帕·迪亚克。录音显示,帕帕·迪亚克在与土耳其人的交谈中,要求伊斯坦布尔奥申委赠送钻戒,并向国际田联提供400万至500万美元赞助费,对方予以拒绝。而据说东京方面答应了帕帕·迪亚克的相关要求。今年511日,英国《卫报》率先披露了此事。

  在此事被披露的当天,日本官方断然否认。官房长官菅义伟称东京的申办“完全清白”,但仅一天后,日本奥委会主席竹田恒和却又承认曾向相关国际顾问提供“咨询费”。

  原来,在国际奥委会投票表决2020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前两个月,东京奥申委委托日本头号广告商电通公司推荐一家咨询公司。电通公司多年来活跃于体育营销领域,对相关的市场开发熟门熟路,它随即确定了与其具有“业务关系”的布莱克蒂丁斯公司。东京奥组委先后于20137月和10月向该公司账户汇入2.3亿日元,竹田称此款是“基于正式的业务合同而提供的款项,是完全正当的”。

  调查显示,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布莱克蒂丁斯公司只有两个人,在新加坡一幢居民楼中租了一间办公室,负责人是30余岁的陈东汉,有证据表明该公司与帕帕·迪亚克关系密切。在接受了东京奥申委的转账后,该公司于20147月关门歇业,而竹田在作证时称赞该公司“业绩斐然”,并声称“不认识”迪亚克,对迪亚克父子关系“一无所知”。

  东京奥申委提供这笔经费是为了让咨询公司代为开展国际游说活动,更好制定奥运会举办方案以及润色投票前的最后陈述稿等,但对于这家公司为此具体开展了哪些活动,竹田以“有保密义务”为由拒绝披露。

  据悉,拉米·迪亚克从1999年开始担任国际田联主席,同时也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他不仅自己拥有投票权,而且对其他非洲籍国际奥委会委员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申奥时伊斯坦布尔所获投票数量少于东京一事顿时显得疑窦重重,相关调查仍在继续。

  目前,拉米·迪亚克因涉嫌受贿而遭逮捕,虽被保释但却被禁止出境,其子帕帕·迪亚克曾是国际田联的市场开发顾问,去年已被国际田联终身禁职,国际刑警组织也向其发出了红色通缉令。

奥运经济或是“贿选”原因

  近年来,奥运会申办竞争越来越激烈,“剑走偏锋”的事情屡有发生。例如为获得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主办权,当时日本东武铁路公司老总、曾为世界首富的堤义明就向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承诺:将动员日企为建奥运会博物馆提供大笔捐款,另外还邀请国际奥委会委员游览京都;为申办2002年冬奥会,美国盐湖城直接向非洲和拉美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塞红包,为其子女提供赴美留学的奖学金,以致东窗事发后10名国际奥委会委员被除名或引咎辞职;为申办2018年冬奥会,韩国平昌打算让大韩航空与国际滑冰联合会签订合同,为此受到了警告。

  至于为什么各国争相举办奥运会,除了举办奥运会对于提升软实力,加强国家形象宣传等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外,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以196418届东京奥运会为例。日本政府当年为举办东京奥运会,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运输、通讯等行业的强劲发展,使日本出现了经济的持续繁荣,形成了19621964年的“奥林匹克景气”。也是从这届奥运会开始,通过通讯卫星向全世界进行了转播比赛实况,出售电视转播权的收益,成为奥运会的第一收入。

  东京奥运会给日本刚开始复苏的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被经济学家看作日本经济腾飞的发动机。由此可见,举办奥运会,是一件可以影响整个国家经济走势的综合性事件。

  奥运会第一次实现盈利,是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洛杉矶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奥养奥”的新思路,盈利2.5亿美元。可以说,人们真正开始更多注意奥运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从这届奥运会才开始的。

  此后,历届奥运会东道主大多都从举办奥运会中得到了切实的好处。

  1988年汉城奥运会,汉城房价从奥运过后一直涨到1995年才趋于平缓;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2000年悉尼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悉尼的房价因2000年奥运会涨了一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总预算结果也显示盈余为1.3亿元人民币(折合0.16亿美元)2012伦敦奥运会期间,仅英国的博彩公司就为英国带来了大约170亿英镑的收入。

  除去经济上的各种利好影响,各国申办城市,还看重了奥运会对推进城市发展进步的重要大作用。多数申办城市都会借举办奥运的契机,整治城市中脏乱差地区,采用新理念和新技术来建设场馆,并通过奥运会的国际性大舞台加以推广,借助城市开发和奥运旅游,更新城市中原有的落后地带等。

  北京奥运会过去了8年,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仍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游客,不断地为北京的旅游业创造效益。奥运会背后的盈利可能性正在被进一步挖掘,这大概是各国争相举办奥运会,甚至不惜“贿选”的真正原因。

贿选:为利益,失公平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这种精神适用于个人体育竞技,也同样适用于奥运会主办地的申请竞争,“贿选”最大的危害并不是金钱往来和利益纠葛,而是它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对贿赂的定义是“用财物收买握有某种权力的人。”如果按照纯粹的市场逻辑,谁的财物多谁就能收买更多的权力,这也是一种“平等”。但是,反对贿赂反对腐败却是整个人类社会普遍的道德情感。

  有人群的地方就需要有公共权力,公共权力给予所有的人公正的机会,自从法国《人权宣言》公布以来,人类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普遍的道德共识:权力应当平等地为辖区内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服务,这种平等是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财产或其他标准之上。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87日发表题为《如何结束奥运会的阴暗面》的文章称,奥运会主办城市通常会亏损一大笔钱,最后剩下几乎没有任何价值的逐渐破败的体育场馆。更糟糕的是,为给奥运场馆腾地方,政府通常强迫大量住户和商铺迁移,巴西为正在进行的里约奥运会驱赶了大量人口,那些被驱赶的人大多是穷人和缺乏政治影响力的人。基于此,建议奥运会不用每四年就换一座新城市主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可以各自在一个永久主办地举行。这就可以避免每次都要新建设施的情况,从而削减建设成本,并解决了潜在的拆迁问题,而且,找到永久主办地应该可以化解政治宣传的问题。

  早在1896年,首届奥运会在雅典成功举办后,希腊方面就曾希望将雅典作为奥运会的永久举办地,但遭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等人的反对。最终,第二届奥运会落户法国巴黎,并开始有了每四年更换举办地的传统。

(本文部分内容根据相关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