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两岸法律风险管理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本报讯(记者钟安安) 日前,由中国法律咨询中心、台湾中华法律风险管理学会、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2016年两岸法律风险管理研讨会在贵阳召开。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鸣起、台湾中华法律风险管理学会创会理事长施茂林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开幕式后,施茂林理事长一行参访了贵州省社科院、贵州富迪律师事务所、贵州瓮福集团等机构,并进行交流、座谈。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鸣起指出,法律风险管理是法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中国法学会重视与支持。在中国法律咨询中心、台湾中华法律风险管理学会的精心筹备和共同推动下,两岸法律风险管理系列研讨会目前已成为两岸学术水平较高、范围较广、交流较广泛的法律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平台,代表着海峡两岸法律风险管理研究的最前沿。将“法律风险管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确定为2016年两岸法律风险管理研讨会的主题,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施茂林理事长认为,法律是世界共同的语言,是解决人类很多问题的工具和利器。当今社会风险无所不在,各种风险最后都通过法律风险的面貌呈现出来,法律风险议题非常有意义。两岸这几年一共召开了6次法律风险管理研讨会和论坛,其中,在台湾举办了3次。这3场盛大的研讨会对整个台湾的学术界有很深、很远的影响,让台湾的大学,尤其是法律学院、法律系对法律风险的课题开始逐步重视,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目前,法律风险研究已在台湾掀起一股正面的浪潮,非常有意义。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大陆和台湾方面的70余名法学、法律界专家学者。会上,贵州省法学会副会长、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台湾逢甲大学教授简宣博,中国法律咨询中心项目主任李青等14名两岸专家学者,分别就互联网法律风险防范与纠纷化解、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与调控、金融与投资法律风险的评断与规避、社会公共事务中的法律风险管理等议题作了精彩发言。
研讨会上,参会的两岸专家学者还就新近出笼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张鸣起副会长指出,南海仲裁案罔顾历史事实,曲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甚至肆意造法,严重违反了海洋法公约和相关国际法,其裁决结果只能是一张废纸,对海峡两岸都不具有约束力。南海仲裁案审理过程中,中国法学会就组织海洋法、国际法方面的专家进行研究,指出该仲裁庭没有管辖权等问题。今年6月份,中国法学会又发表公开声明,批驳南海仲裁案的违法行径。仲裁案结果公布后,中国法学会又组织相关专家发表文章,组织座谈会进行驳斥。与此同时,我们高兴地看到,对南海仲裁案,台湾地区的一些法学法律专家也发表言论、文章进行了有节、有礼、有力地反驳。海峡两岸法学法律专家的共同行动,提升了我们在国际法治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受到国际法学界好评。
施茂林理事长表示,对于两岸现在关注的南海议题、钓鱼岛主权的争议问题等,事实上两岸的看法是一样的,从国际法、从历史的文献分别来看,这是无可争议的一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