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县“重生”
一个贪腐县的自我救赎
安徽萧县,因前任县委书记贪腐问题,陷入困顿。历经4年整治后,萧县破茧重生。当地官员进入了新状态,萧县也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户外气温38摄氏度,安徽萧县高新产业基地一楼大堂内,气氛同样火热。
2016年7月30日上午,萧县为12家企业集体入驻该县高新产业基地园区,举办庆典活动。萧县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全部出席,与两百多名来自各地的嘉宾,齐聚一堂。
该园区由数栋崭新的大楼组成,还有后续工程仍在建设之中。可谁又能想到,这里曾是萧县的一块“心病”。
萧县地处安徽省最北部,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有“淮海明珠”之誉。2012年3月,时任萧县县委书记的毋保良因贪腐落马。他在任时修建了全新的政府办公大楼,拟将各机关单位搬迁至此统一办公。
这被视为毋保良的一项政绩工程——该楼群投资上亿元,建筑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
毋保良被查处,萧县各机关单位筹备搬迁事宜随即叫停。随着中央五年内停建楼堂馆所的强令出台,该政府大楼宣告“烂尾”。当时有媒体报道,此地已沦为“放羊场”。
“萧县还能好吗?”
2014年6月,安徽省高院最终裁定:毋保良因非法收受他人1900余万元财物,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实际上,相较于萧县组织系统受到的冲击,新办公大楼“烂尾”的影响,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毋保良案发后,因涉嫌与其有利益输送,萧县80多名领导干部被就地免职。
据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了解,此案在安徽省纪委牵头之下查处,免职人员中包括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县长等数名县领导班子成员以及财政局长、交通局长、教育局长等十几名县直单位领导。
当时,宿州市纪委一室主任王曙光赴萧县任纪委书记。现任县委副书记的他回忆说:“全县23个乡镇,乡镇党委书记空缺20名,县直单位正职空缺率达34%。一大批客商撤资,导致一些项目流产,萧县经济受到重大挫折。”
如今萧县并不讳言毋保良案的这段灰色历史。当地将此案当做教育干部的反面案例,并撰写总结材料。
萧县上述材料描述了当时萧县干部队伍的状况:一些主持工作的同志工作阅历不足,缺乏激情担当,领导力、掌控力不强,各项工作推进缓慢,严重影响了萧县各项事业的发展。
“干部队伍普遍信心不足,很多人都在问,萧县还能好吗?”萧县常务副县长李芳茹回忆说。
安徽省在选择接任人选上十分慎重。萧县县委书记一职空缺长达8个月后,副厅级官员龙道金临危受命,接任萧县县委书记。
在被调任萧县的前一个月,龙道金从安庆市大观区区委书记升任为安徽省委、省政府信访局信访督察专员。
对于出任萧县之事,龙道金也有过顾虑。他曾向记者透露,安徽省委领导找他谈话,他说自己已经做了四五年县委书记,“从内心讲是不想做这个的,但是服从省委决定”。
紧随其后,2012年底,王共伟从宿州市调任萧县,任代县长。
因此,毋保良案发后,“稳定人心”与“补充干部”成为龙、王二人的当务之急。
重拳治理红包问题
据毋保良案的起诉书显示,向其送礼的人员多达近300名,公职人员占一半以上。这些“送礼干部”多因为“联络感情、处好关系”,在年节时送给毋保良“红包”。检察机关最终认定这些为“非法礼金”,但不以犯罪论处,此类款项不计入行贿数额。
基于此,萧县决定,从“重拳治理红包问题”切入整顿官场风气。
萧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瑾全程参与了此项工作。他认为,只有重塑萧县干部形象,才能实现“自我救赎”。
当时,萧县所有县、科级干部作出公开承诺,拒收拒送红包。同时,当地纪检监察机关采取巡视抽查、专项督察、集中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重要部门、行业、岗位进行跟踪检查。
萧县公布“廉政账号”,划出时间和政策界限,对拒不改正的从严从重处理,拒绝上交的,一律先免职再纪律处理。如果家属收受红包的,追究干部责任;收受公款红包的,双方都不得提拔任用。划定大操大办、公款送礼的“八个不准”禁区,等等。
龙道金和王共伟在另一个观念上也达成了共识:萧县是一个典型的通过熟人关系管理熟人社会的县城,所以必须树立“用明规则替代潜规则”的导向。
自2013年起,萧县先后出台了《萧县“三牌”管理办法》《萧县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办法》《萧县行政机关限时办结暂行办法》等文件,集中整治“庸懒散奢”问题。
为了扭转官场印象,2013年8月开始,萧县所有部门一二把手在办公室门口公布自己的手机号,“老百姓第一时间要能找到人”。县委书记龙道金也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全县人都可以找到我”。
萧县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实现了这场自我救赎。
陈瑾介绍说,萧县干部如今“风清气正,斗志昂扬”,这种转变得益于抓干部队伍建设思路清晰,措施到位,群众对干部又有了信心。
此前,有多名萧县官员受访时也表示,“萧县官场的气氛确实好了很多”。
2015年2月,龙道金升任宿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7月,原萧县县长王共伟接任县委书记一职。
王共伟坦言,两人共事合拍,现在萧县的发展仍然是按着当时定下的思路在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不停地说,龙道金是个好书记。
“既要干净,又要干事”
王共伟早年当过教师,主管过宿州市教育系统。在他看来,领导以身作则,严格管理,就能把干部队伍带好。
“在基层,破坏制度的往往是一把手。”王共伟因此多次在会议上公开他的立场,“我不收钱,不收礼,你们还敢收吗?”
他提出,希望大家向他看齐,向县委班子看齐。他认为,在主席台上讲话,要别人在台下服气,“台上服你,是因为你的权力。台下服你,则是因为你的人格”。
王共伟在接任书记的第一天,对萧县所有的干部讲了五句话:要做作业、出作品、反作秀、不作恶、敢作为。
“这是对领导干部的最低要求,也是当时的实际情况。”王共伟说,“我们现在最怕两类干部,有能力不廉洁,或者是清廉不作为。对干部的新要求应该是,既要干净,又要干事。”
周末空闲时,他会自己开车随机选个乡镇,去了解当地干部的口碑。
据萧县组织部部长陈瑾介绍,萧县在组织换届中明确了“五个成功标志”。即:换出一个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好班子,选出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形成一个充满希望、振奋人心、措施务实的党委工作报告和纪委工作报告;把政治合格、对党忠诚、作风正派的优秀党员选进党代会代表队伍;组织提名人选满票或高票当选;换届程序符合党章党规,换届过程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绿水青山”。
“用一个不合格干部,会伤透一大批好干部的心。”陈瑾说。
据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了解,在刚刚结束的该县党代会换届选举中,组织提名的人选全部满票当选。
常务副县长李芳茹评价称,如今的萧县干部,就像《亮剑》里的李云龙部队,嗷嗷叫地直往上冲。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坚定信念,萧县绝不能落后!”李芳茹说。
小县城“傍上”大上海
官员进入了新状态,萧县也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据安徽财经大学刚刚发布的 《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2016)》显示,萧县在发展速度、产业竞争力、发展活力、特色经济、城乡协调等方面均位居全省前列,发展速度竞争力指标排名第一。
萧县有如获得了“新生”。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萧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7亿元,同比增长9%,财政收入完成10.1亿元,增长30.9%;2015年安徽亿元以上项目投资计划实施位居全省第14名,排名宿州市第一。
拿下绿城地产在县域唯一的投资项目,李芳茹觉得很自豪。
据她介绍,绿城集团计划对该项目总投资超百亿,但谈判过程异常艰辛。
“首轮谈判结束后,绿城地产内部传出‘暂时放一放’的传言,萧县主要领导获知后,六下绿城,晓之以情,以诚意打动对方,终于让绿城进驻萧县。”李芳茹说。
在萧县的规划中,引入绿城的品牌,在萧县树建筑业的标杆。
王共伟回忆说:“我对绿城高管开玩笑说我们那不是县,是徐州的郊区。”
按照《萧县融入徐州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扮靓萧县东大门,加快融入徐州经济圈,在交通、园区、城建、旅游等方面,与徐州进行对接,这是萧县“傍大款”的另类路径。
徐州地铁1号线延长至萧县项目,已与徐州市规划部门对接。9月1日,萧县高铁北站将正式迎送乘客。萧县北站所在的凤城新区,基础设施预算投资100亿元,郑徐高铁和311国道贯穿其中。
搭乘“3小时经济圈”的红利,萧县力图“建成徐淮宿城镇带的文化山水园林城市”。
在调研萧县的经济状况与产业结构后,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德评价,萧县审时度势,铆足了劲儿,千方百计争取新的发展机遇。
在顶住各方压力,关闭了133个破坏环境的砂石场后,另一个提振萧县信心的大事件到来——上海张江高新区打造了“上海张江久有萧县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2015年11月18日,该基地正式在萧县揭牌。上海张江高科选址时看中了尚未完工的新政府大楼。“终于把这里盘活了。”王共伟的“心病”药到病除。
当时,外界一直存有疑问:一个小县城如何“傍上”了大上海?
刘小龙是幕后主要“推手”,他的身份是上海久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除了萧县的区位优势,当地政府这支强有力的干部团队,是吸引我的主要动力。”
2016年7月30日,12家企业集体入驻萧县高新产业基地,为该园区建设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萧县斯特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忠在入驻庆典上发言:“一年前这里杂草丛生,路都没有,一堆烂尾楼,所有的新气象是在一年里产生的。以我在硅谷30年工作经验,曾经怀疑过,这里是否建得起来?现在,我非常满意!”
据萧县高新产业基地副主任董莉介绍,这里将成为沪皖新兴产业跨区域战略性平台。
对此成绩,萧县县长武戈谦虚表示:“放眼全市、全省,甚至整个淮海地区,纵向比质的飞跃,横向比差距很大。萧县目前正处于新的起点,建设还有很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