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献赤诚精学术,九天无遗憾育桃李

——记刑法学家何鹏

    作为我国少有的以比较刑法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何鹏教授在2012年曾被中国法学会评为“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他在为我国的外国刑法学体系建立与完善、探索比较刑法研究模式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把自己的足迹、功绩、品格,镌刻在中国刑法学前进与发展的里程碑上。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有的人如一颗流星一闪而过,只给世人留下淡淡的不易察觉的痕迹。但中国著名刑法学家、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鹏的治学与做人却给世人留下的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至今仍为社会公众追思和缅怀。

  自1950年起,何鹏教授致力于法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达66年之久,他首开新中国系统研究外国刑法之先河,是新时期中国刑法学主要开拓者之一,在中国法学领域享有盛誉,被誉为中国刑法学一代宗师。

  然而,这颗璀璨的明星在北国的四月天里失去了昔日的光辉。今年422, 93岁的何鹏教授在吉林长春因病仙逝。这位吉林大学刑法学科奠基人和引领者,也从此作别他热爱一生的法学事业。

  得知何鹏教授去世的消息后,一位在16年前聆听过何鹏教授讲座的网友在异国留言说:“他讲了一些他的经历和学术历程,反复说了些鼓励我们的话。他戴着一顶东北寻常老人的帽子,很浓厚的东北乡音,真诚而朴实。如果在大街上遇到,绝想不到是法学大家。很悲痛在异国听到这个消息,愿何老安息。”

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天下,贤者遍京华。

  在工作岗位上,何鹏教授一直致力于法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何鹏教授是中国最早的几位刑法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之一,已先后培养硕士生23名,博士生40余名,其中25人已获得了博士学位,有7人已经成为博士生导师。

  何鹏教授教书育人的态度让学生们记忆犹深。在他们的印象中,有的老师看硕士、博士论文只是粗略地看一眼。但何鹏教授绝对不会那样。他看任何人的论文一定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审阅,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在讲课方面,他不在乎有几个学生,哪怕底下只坐了一个学生,他也一丝不苟,认真讲解。

  此外,不能不提的是,吉林大学法律系的刑法学专业就是在何鹏教授的主持和带领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成为全国最早的刑法学硕士点之一。1986年又成为全国较早的刑法学博士点。到1999年,取得法理学博士点,这12年间,刑法学博士点支撑了法学院的门面,有效推动了吉林大学法学院实施教师博士化工程。

  1955年到1978年,何鹏教授一直担任吉林大学法律系主任助理,做了大量的教学与科研等行政管理工作。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吉林大学法律系成为全国仅存的两所坚持办学的法律系之一,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何鹏教授为保存和保护吉林大学法律系这块法学教育基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9年到1984年,何鹏教授担任吉林大学法律系副主任,又是受命于法学教育复兴的重要时期。在改革开放之初,当国家的法学教育事业处于百废待兴之际,何鹏教授和系里其他领导成员一起,潜心竭力,立规建制,狠抓教学、科研、师资等基础建设,为日后吉林大学法学院成为全国著名的法学院之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吉林大学法学院来说,何鹏教授更是功不可没。他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见证了法学院的成长历程,也被公认为吉林大学刑法学科奠基人和引领者。

  “一生献赤诚精学术,九天无遗憾育桃李。”这成为何鹏教授的真实写照。

刑法研究的泰斗

  何鹏教授是公认的著名的刑法学家,是我国比较刑法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大陆刑法研究的泰斗。

  从教期间,何鹏教授一直致力于刑法学研究,在我国首开系统研究外国刑法之先河。他作为我国唯一的以比较刑法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对我国的外国刑法学体系建立和完善,对比较刑法学研究模式的探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何鹏教授治学严谨,在刑法学领域可谓独树一帜。在研究方法上,他采用从微观到宏观的方法,从对不同国别的刑法的比较研究入手,再到系统地、大规模地进行世界范围内的刑法总体上的比较研究,从而把比较刑法学的体系、内容和观点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上,何鹏教授将评析与介绍有机结合起来,将自己的见解寓于比较之中,形成了资料全面、评析中肯、于评析中自然抒发己见的研究特色。

  授勤于耕耘,学术成绩斐然。何鹏教授出版学术专著多部,译著多部,其中《外国刑法简论》和《外国刑法学》作为我国最早系统研究外国刑法的专著,在我国刑法学界引起广泛的反响;《中外罪犯改造制度比较研究》《外国刑事法选论》等著作,从不同角度填补了我国研究外国刑法的空白。

  何鹏教授具有坚实的外语功底,他不仅精通日语,还粗通英语和俄语。改革开放以来,何鹏教授发表论文近百篇,内容涉及日本、法国、意大利、瑞典、英国、美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刑法。这些论文为当时还处于仅对前苏联法学有所了解的中国法律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外国刑法和比较刑法的奠基者。

  对于吉林大学法学院的事业,尤其是对于刑法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何鹏教授可谓穷其一生,为之奋斗。

老骥伏枥

  作为一名法学家,何鹏教授表现出了严谨治学、克己为人的无私品格和高尚情操。

  做人,他不求名利、淡泊明志;做学问,他放弃浮华、注重实践。

  何鹏教授的居室老旧且非常小。但除了藏书之外,房间里却没有任何高档的家具装点。为了学术,他放弃了一切。

  正是上述的品格,成就了何鹏教授宽广的视野,他将目光投于国外,开比较刑法学和外国刑法学之先河。

  何鹏教授非常关注中国法治的发展,但他不急于在法治建设的大潮中表现自己,却总会把自己放到一个很微小的地位上,贡献大小不争,评价高低不争。

  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何鹏教授始终保持着真我、无私奉献;作为一名领导,他深入群众、先人后己;作为一名长者,他甘当人梯、提携后人。

  75岁高龄时,何鹏教授仍老骥伏枥,求索不已,还在从事“比较法文库”(包括中英、中德、中美、中日刑法比较研究)的写作工作。

  80岁高龄时,何鹏教授仍然笔耕不辍,他对于全面性的比较刑法学研究进行了周密的计划,认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比较刑法文库”,其中包括中美刑法比较研究、中英刑法比较研究、中法刑法比较研究和中日刑法比较研究。每部都由何鹏教授亲自带领课题组成员撰写完成。

  即使接近90岁高龄时,何鹏教授还在时时关注学界最新的研究动态。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是干这个的。”

  何鹏教授的足迹、他的功绩、他的品格,已经镌刻在中国刑法学和吉林大学刑法学科前进与发展的里程碑上,记载在吉林大学法学院光辉的历史史册上,铭记在吉林大学法学院师生员工的心上。

  何鹏教授的不少学生又成为吉林大学法学院的教师。在回答为何选择刑法作为研究方向时,就有学生表示,当年因为尊敬何鹏教授而选择了刑法专业,在导师的影响下,喜欢研究和教书,因而成了法学院的教师。

  今年427日,在何鹏教授追思会上,他的四代弟子齐聚,他们都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其中有著名学府的教授,有知名律所的律师,有各市级的法官等等。他们追思何鹏教授的当年种种,许多人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追思会上,吉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李洪明号召法学院的全体学生,把何鹏教授开拓的事业发展好,把何鹏教授留下的宝贵经验和财富继承好,让何鹏教授的精神永存,以告慰在天之灵!李洪明说:“这也是对何鹏教授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