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奖公告评审结果
本报讯(记者钟安安)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法学家论坛秘书处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论坛征文终评工作的相关事宜。研究部主任李仕春、法律信息部主任吕兴焕主持会议。
会上,秘书处工作人员陈谦信汇报了第十一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总体情况和初评情况。从7月8日开始,论坛秘书处对1572篇投稿论文进行了初评。初评采取电子匿名评审方式进行。一共分为6组,每组3位评审专家。截至7月19日,除了一位专家因为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未能及时反馈评审成绩外,其余17位专家都提交了评审结果。会议根据每一组的平均分排名,确定了入围终评会的论文。
在初评之前,研究部已经对全部来稿进行统一登记和隐名处理。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论文征集时间短,从3月31日到6月10日截止,不到两个半月的时间,加上民法典编纂这个主题非常专业、理论性强,能征集到1500多篇论文很不容易。本次征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投稿的作者不乏著名法学家。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本次论坛征文的质量,而且为论坛主讲人的遴选提供了非常好的渠道,也为论坛成果的转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会议决定,马上发布论坛征文初评公告,第一时间将评审结果及相关信息公开。会议还研究部署了终评工作的相关事宜。
本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的总体水平很高,一批很有影响力的学者参与了征文活动,这本身就是对中国法学家论坛的肯定和大力支持,也激励论坛秘书处更好地完成征文评审和论坛筹备工作。终评环节非常重要,要坚持客观公正和论文质量第一的原则,对所有论文做匿名化处理,排除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终评会将邀请中国法学会机关党委纪委负责同志参加,进行全程监督。
根据《第十一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评奖工作方案》,组委会办公室对全部1572篇稿件进行了形式审查后,组织专家于2016年7月8日至7月19日进行匿名电子通讯评审。评审分为6组,每组由3名专家对论文综合打分。
现已全部完成评审。根据评分高低,最终从全部有效征文稿件中确定330篇论文进入集中评审。根据评奖工作方案,通讯评审人员由理论与实践部门的知名专家组成,共17人。
评审人员包括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吉林省法学会副会长蔡立东;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费安玲;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冯晓青;华东政法大学财产法研究院院长、教授高富平;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明舜;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永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龙卫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会长龙翼飞;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孟勤国;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孙鹏;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教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王轶;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长,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吴晓芳;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主任、研究员,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谢鸿飞;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叶金强;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易继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周江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广新。
入围集中评审共330篇论文。近日,中国法学会将根据评奖工作方案,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集中评审(书面匿名)。针对评审结果,组委会欢迎广大同仁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