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项规定”三年来
三年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三年多来,为保证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健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这一规定被视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党和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体现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坚定决心。
三年半时间里,中央政治局带头践行八项规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剑指“四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执纪问责,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
这不仅明显改善了党风政风,更使民风社风为之一新。
中央带头
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中央政治局从自身做起,以上率下,自觉、认真、坚决贯彻执行。
早在2013年1月22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中央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中央八项规定只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
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并提出“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
随后,会议的客套话少了,实质内容多了。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主持会议时曾多次要求,少说点成绩多谈点问题,不要念发言稿少说客套话。
在电视镜头中,轻车简从深入基层访贫问苦,坐在农家炕头了解真实情况,远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顶风冒雪看望边防线上巡逻官兵的场景越来越多。
在中央政治局示范带动下,中央和国家机关纷纷行动。中直各单位通过多种形式传达中央文件,对照“八项规定”要求,认真检查单位及自身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央纪委组织起草中央纪委机关落实“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意见。中央纪委在官方网站首页设立“曝光台”,加大对典型问题的曝光力度。在此基础上,2014年4月,中央纪委网站开通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
作为中央纪委发布信息的重要窗口,中央纪委网站不断创新信息发布方式,直接面对各种腐败问题,邀请中央纪委机关干部、专家学者,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会诊公款送节礼等不良风气,提出理性思考与建设性意见,成为公众获取反腐信息最关键的渠道。
中央办公厅要求,增强群众观念,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真实反映群众疾苦,真情解决群众困难;精简内部会议文件,提倡开短会、说短话、讲实话;发扬求真务实作风,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中央组织部通过座谈走访、民意调查、组织工作网、12380举报平台、12371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听取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意见建议。考察干部要拓宽听取意见渠道,深入了解考察对象真实情况,避免考察失真失实。
2013年6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对照检查落实八项规定情况,分析存在的“四风”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研究提出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及制度规定。
为起到执行八项规定的模范作用,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深入各自的联系点,参加专题民主生活会、全程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对工作进行具体帮助,保证了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增强了全党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信心。
地方狠抓
在中央带头示范之下,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跟进,细化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八项规定逐渐深入人心。
2013年初,上海市出台了《贯彻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实施办法》和《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则》,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规范外事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加强督促检查等方面,制定了30条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办法。
安徽省省委三十条规定立下新规矩,工作向困难地区聚焦、机关向基层一线深入、投入向困难地区倾斜,全省两会等重大会议和重要活动率先崇清尚简,严格控制检查考核、评比达标、表彰奖励。
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抓住重要节点,有效刹住了不良风气。自八项规定实施后,每逢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就会开展检查、抽查,狠刹公款送月饼贺卡、置办烟花爆竹及各种节礼年货等不正之风,甚至还开展了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
在各省制定的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中,调查研究、厉行勤俭节约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最为具体。
宁夏、山东、河南、福建等省区明确要求,上级领导到地方调研,“不接受地方赠送的各类纪念品和土特产”。山东省委明确要求,省委常委到基层,地方负责同志不到边界接送,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打电子屏幕,不组织群众迎送,不安排礼仪人员,不铺设迎宾地毯,不献花插彩旗,不摆花草和豪华用品,不组织专场文艺表演,不安排接见合影。
公务接待饮酒问题,一直是饱受诟病。为此,不少省份出台全省范围内的“禁酒令”。河南省要求,工作用餐原则上安排自助餐,一律不超过4个品种菜肴,一律不上酒。浙江省要求,“中餐不饮酒,同城活动不安排用餐”。福建省要求,“不上高档菜肴,不安排烟酒,自助餐也要注意节俭”。
在狠抓落实的同时,一些地方也开始创新监督方式。今年5月,四川省委开展2016年的第一轮正风肃纪集中督察,抽调了6名一线记者,分别进入3个督察组,作为省委督察组工作成员。
八项规定开始施行后,不少人持观望态度、抱侥幸心理,甚至有些疑虑:“会不会是一阵风?”八项规定实施期间,也有一些质疑声认为,这些规定影响了经济发展。
通过三年多的实施,这些疑虑彻底打消了。
制度跟进
在中央党校谢春涛教授看来,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对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通过这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制度,让违反制度的人付出代价,是制度治党非常重要的体现。
三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从严管人、管事、管物、管钱等制度不断出台。
为了刹住“舌尖上的腐败”,中央先后发布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文件。这些文件明确提出,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严禁公款送礼、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
在厉行勤俭节约、遏制公款吃喝方面,一些地方在制度建设上做了探索。安徽省细化制定了《安徽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考察及其接待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省直单位接待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尤其是后者,对就餐方式、标准、陪餐人员、住宿标准等做了更明确的要求。
可以看到,中央在狠刹不正之风方面,约束权力冲动的“制度牢笼”越扎越紧。几年来,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越来越明确,清理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已有实质性进展。
三年多来,为保证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健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
为了进一步确保“八项规定”落到实处,中纪委启动了部门改革,增设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通报纪检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中纪委开展的专项巡视可谓是创新性举措。中央巡视组围绕“一个中心”等举措,监督检查被巡视单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情况,及时发现、督促被巡视地区和单位纠正、查办一些“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
为掌握全国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中央纪委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39个中央和国家机关、106个中央企业、15个中央金融企业建立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月报制度。
此外,纪委系统还建立了约谈制度,完善了举报机制。从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举报平台,到各大门户网站举报窗口,如今的群众举报渠道已十分畅通。
在落实八项规定的过程中,中央及地方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三年多来,查处了包括100多名省部级高官在内的一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同时又切实解决了不正之风问题,高压反腐态势一直在持续。
不过,在实际操作上,“八项规定”也引发了一些讨论。2014年全国两会时,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就批评,有些学校和科研单位扭曲了中央精神,把八项规定用在专家学者身上,限制大学的老师和科研人员出国学术交流。
在具体执行中,一些正常福利受到了影响。对此,人民日报手机客户端曾刊登文章称,一些执行者借反腐之名拿掉职工应有福利,而中央的八项规定反的绝不是职工的正常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