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成月:坚守真相,依然在路上
郑成月当时一惊,此案与发生在10年前的广平县南寺郎固村19岁张某被强奸杀害案极为相似。10年前(1995年),当时在县公安局做警员的郑成月接触的第一件大案就是此案。
据他回忆,案发后,广平县警方对附近村18岁以上男子进行了排查。在民警翻阅案卷时,王书金这个名字引起了侦查人员的注意。据称,1982年,14岁的王书金强奸了一名8岁女孩,由于年龄尚小,曾被送往唐山市少管所改造过3年。
彼时,当民警找王书金时,却发现他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连家人都不知所终。民警在掌握确凿的证据后,经县局批准,开始对王书金进行网上通缉。
“案发近1个月,我们每天都到王书金家附近蹲守。”郑成月告诉记者。然而蹲守期间,并未看到王书金的踪影,其家人也坚称他没再回来。
是福是祸
“当时王书金就坐在眼前,我能做的就是想尽办法让他交代问题。”郑成月回忆说,“对于任何嫌疑人,我从未骂过一句,更没有动过一手指。当时被抓获的王书金显得异常平静,他说想回家了。”
“你把事情全部交代清楚了才可以走,否则查出有在当地作案,我们还得回来!”郑成月说。
几经周旋,除上述案件外,王书金又供述了4起案件,其中强奸杀死3人,这让在场的民警极为震惊。考虑到其或在本地涉案及事态的严重性,荥阳县刑警队决定接手对其审讯。
在宾馆暂作休息后,郑成月待不住了。上午10点多,他们赶到荥阳县刑警队。此时,民警正在对王书金审讯,材料上写着杀了4人,作案地都是在河北省境内。
第二日下午,郑成月等人带上王书金返回河北广平县。据郑成月回忆,一路上,王书金特别镇定,“也许是结束逃亡生活的如释重负吧”。
“王书金对你的信任,是否因为当年在返程的服务区里,你让他美餐了一顿,令其心存感激?”记者问。
对此,郑成月沉思片刻,说:“他的确是饿了,我应该保障他的权利,让他吃饱,但是王书金的心是非常硬的,他的喜怒不形于色。”
郑成月告诉记者,有一次对王书金审讯时,他突然说“我爸胖了”,这让在场民警极为惊讶,“你什么时候见到你父亲了?”民警问。原来,在一次去村里辨认现场途中,王书金在车内看到了拐角处的老父亲,按照常人肯定会有所表现,但他没有。
回到广平县公安局,王书金对当年作案5起、强奸杀害4人的罪行作了详细供述,其中4起发生在广平县本地,1起发生在石家庄西郊。
以往,每当郑成月及民警破获案件后,自豪之感都会油然而生,然而这次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原来,当郑成月及民警带领王书金到石家庄西郊玉米地指认现场时,意外发现此案件的“凶手”、年仅21岁的聂树斌已在10年前被枪决。
“事实上,为解开石家庄西郊玉米地一案的疑问,我们多次向石家庄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发函,但没得到回复,当时,调查工作陷入了僵局。”郑成月回忆。
为何始终坚持此案非聂树斌所为?郑成月进一步解释说:“认定谁是凶手,并非以感情用事,要拿证据说话,站在公安人员的角度上,王书金有重大嫌疑,至于法院怎么认定那是法院的事情。”
郑成月告诉记者,王书金在石家庄西郊辨认现场时,不但能准确指认现场,而且描述了现场的基本情况,王说作案那段时间在下雨,雷声也很大。警方向当地气象部门查询,与之供述吻合。
其次,王还提到被害人身边的一串钥匙,不是凶手的话不会说得如此清楚。这串钥匙本是被害人康某生前用皮筋挂在左手中指上的。王书金称,在收拾衣物时捡了起来,但又怕被警察发现,于是随手扔在了死者脚后一米处,而聂树斌案的笔录从未提起这串钥匙。
随后,郑成月从档案袋里拿出一个信封,该信件是被害人康某父母寄来的。信中提到,自其女儿被害已经十年有余,家人没有过上一天安宁日子。王书金的出现,让真凶难以分辨,而上级总是捂盖子,恳求郑局长查明真相。
“该信字里行间充满着悲情,我立誓要查个水落石出。”郑成月认为,其坚守真相的另一原因,是来自各方的托付。
即便如此,记者在多份广平县公安局汇报材料及向县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书中,均未看到王书金对石家庄西郊玉米地一案的记录,但郑成月就是无法说服自己将之忽略。
调查此案期间,郑成月却被当地纪委多次调查,最终被免职。
郑成月提到,自己停职后,听说河北调查组多次把王书金带到石家庄试图让他翻供,否认石家庄玉米地一案,但他骨头还是很硬的,没有翻供,在法庭上他承认是自己杀了人,但法院不认可。
郑成月告诉记者,事到如今,他就是想把真相说出来。“我经常讲,书金,当一个年迈的母亲正在需要女儿时,你把人家女儿杀了,想过对方的感受吗?当一个呱呱坠地的小孩,正需要母亲时,你把人家母亲杀了,想过人家的感受吗?以此来触动他,让他说真话。”
坚守真相
聂树斌的母亲张焕枝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称,虽与“郑局长”接触的机会不多,但知道他为人正直,“特别有正义感,为了坚守真相,这些年他受了不少委屈。”
郑成月认为,自己的性格或与家庭背景有直接关系。小时候,在机关任职的父亲曾遭迫害。父亲告诉他,做事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作假、不能害人,这让他一直铭记在心。
1978年起,郑成月在新疆塔城当了3年的侦察兵,期间表现优秀,获得了“神枪手”等多项荣誉称号。退伍回到家乡后,又在银行保卫科工作了10年。
1993年郑成月参加了成人考试,1995年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毕业。也就是这年,他进入了河北广平县公安队伍。
“自干公安后,危险时时都会发生。” 据郑成月回忆,2001年9月的一天凌晨,他带领两名联防队员在县城郊巡逻时,发现一辆面包车形迹可疑,即上前盘问。在对方企图逃窜时,郑成月用警车死死堵住了去路。这时,面包车司机递上一沓钱,被他断然拒绝。面包车内的七八个人凶相毕露,用上膛的枪对准了他。在千钧一发时,郑成月迅速拔出手枪鸣枪示警,县110值班干警闻讯赶来,歹徒缴械投降,最终抓获了一个作案80余起的犯罪团伙。
在一份2005年的中共邯郸市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工作简报中,记者看到,由于郑成月1年破案300余起,只身力擒8名持枪歹徒,被冠以“罪犯克星”的美称。
“干公安就不要怕流血。”郑成月告诉自己,作为一名公安干警,越是危险的时候越要冲在前。他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诺言,由于他表现出色,先后荣获“河北省优秀人民警察”“邯郸市十佳干警”,广平县“十大新闻人物”“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还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视剧《燕赵刑警》录入。
十多年过去了,他依然清晰记得自己的承诺:“聂树斌翻案的那一天,我要到下聂庄那棵百年古槐下和聂树斌父母照一张相,以此告慰聂树斌的冤魂。”
如今,他为了寻求真相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