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公共和私人领域的“两栖”组织

  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市场经济和权威政治共存共生。这同当今世界范围内盛行的自由主义思潮相悖,笔者将其称作“中国悖论”。本书剖析了这个巨大的“中国悖论”的一个环节,那就是借助于微观层面的社区居委会建设来分析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变迁。作为城市基层最大的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地位特殊,尤其是夹在普通居民的利益和权威性国家的意志之间。居委会的这种特殊性同整个中国所展现出来的“中国悖论”如出一辙。居委会被赋予重要但又常常矛盾的功能,比如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居民自治。它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通过研究居委会这一矛盾综合体在社区政治中的表现,我们可以对当代中国更加广泛意义上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作出怎样的解读?这些都是本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本书的分析模型有两个来源:一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上广泛采用的几种框架,包括国家主义理论、公民社会理论、社团主义理论和协作理论;二是几个国家典型的社区组织实践,包括古巴、美国和日本的社区组织以及中国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集中比较研究了天津市的4个典型社区居委会,详细记录了这4个社区居委会发挥的实际功能。站在历史结构主义的角度,通过阐明这些居委会同城市基层政府即街道办事处以及普通居民(包括其他社区组织和社区积极分子)的结构性关联,进一步解释了这些居委会所展现的功能差异。作为一种跨越公共和私人领域的“两栖”组织,居委会凸显了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论的研究范式在解释社会政治变迁中的局限。在此提醒人们注意那种根据自由主义演绎出的规范性概念(比如公民社会),其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条件,此类自由主义范式的局限性,尤其是应用在解释条件不同于自由主义传统的国家当中。

  最后,本书所记录的社区政治的模式揭示了中国社会政治变迁的多种可能路径,其中包括了一条通过国家与社会协作来重新调试政治权威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从而达至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