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法学会探索工作新思路

——专访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法学会会长陈洁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率先探索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作为第三方组织的鹿城区法学会承接该职能后,积极探索以开展基层法律服务为主业的工作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鹿城特色的基层法学会发展新路子。615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对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法学会会长陈洁进行了专访。

 

研究基层法学会

“干什么”“怎么干”

  记者:温州市鹿城区法学会成立于1993年,法学会当时的情况如何?

  陈洁:鹿城区法学会成立虽然比较早,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十多年来一直处于休眠状态,未能正常开展工作。1993年鹿城区法学会成立的时候,首批会员有8个,我就是其中之一。我的老领导周美新时任法学会会长,我还帮着他组织过一些法学会的活动,对法学会工作算是相对了解的。会长退休之后法学会没有及时换届,我也因转到卫生局工作,跟法学会工作没有了交集。此时,法学会工作基本进入休眠期。

  20135月,在鹿城区政法委的支持与帮助下,鹿城区法学会开始筹备换届工作,当时推选我当选会长。我来到法学会后发现,20年过去了,没有退休的会员只有8个人,原来法学会的工作人员现在都已经退休了,法学会全部工作依靠着成立时候留下来的两万多块钱,就连每年去民政局完成年审工作,都需要鹿城区政法委抽调一名财务人员。

  930日换届之后,我当选会长。当时的班子成员都是兼职领导干部,法学会既无办公场所,又无工作经费,工作定位更是不明确。我们确实研究了很久如何开展工作,好在法学会上下齐心协力,共度了难关,现在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决了。

  记者:现在鹿城区法学会的工作走在了全国基层法学会的前列,这与您对法学会工作与职能的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是如何理解法学会的工作与职能?

  陈洁:基层法学会“干什么”“怎么干”,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我们,也困扰很多兄弟法学会。

  起初我对法学会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法学课题研究、普法宣传活动方面。后来在中国法学会领导、浙江省法学会和温州市法学会的指导下,逐渐意识到法学会工作其实远不止法学研究这一项。2013年、2014年的地方法学会工作论坛的指示精神,更加明确了我们基层法学会的重点应该是努力开展法律服务工作。法学研究要从法律服务中总结经验,为上层决策做参考。

  经过班子成员的激烈讨论,我们最终形成了共识:法学研究走出象牙塔,走出学究思维,直面矛盾和问题,植根基层和群众。

  记者:发挥基层法学会作用的“鹿城样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陈洁:从换届筹备开始,经过半年多的调查研究,我们调整思路,确定了“一年搭框架,两年促规范,三年求提升”的总体要求。

  法学会工作要接地气,就必须立足自身职责定位和优势,明确自身要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广大会员服务,要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繁荣法学研究、推进法治实践、创新社会治理为目标。

  我们锁定了长期困扰我区法治建设的信访积案调处,抓住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的有利契机,通过承接职能转移,通过发动退居二线干部的能动性,组建会员律师团,运用法律咨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有效手段,处置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案件。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初步探索出一条县(市、区)级法学会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法学会品牌打响了,打开了工作新局面,也得到了党委政府的支持。鹿城区法学会的人员编制、办公用房、工作经费等都得到了解决,自身组织建设、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都有序开展。

  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化解了困扰政府多年且有可能引发社会冲突的多个积案,赢得了各界广泛的好评。2015年底,鹿城区委区政府还为此特地向学会发放4万元奖励。

  记者:“鹿城样本”为什么特别重视退居二线的干部?

  陈洁:因为我自己就是退居二线的干部。我知道这些退居二线的干部懂法律、懂政策、知民情、有资源、有经验、接地气,更重要的是有能力、有号召力。他们出马,往往事半功倍。

  我们搭建了一个退有所为、快乐奉献的平台。搭建这一平台,既拓展了法学会主体工作力量的来源渠道,又从干部组织工作层面解决了退二线干部管理服务的难题。

  我们采取提前瞄准、提前筛选、提前沟通的方式,由区委组织部“牵线搭桥”,筛选出一部分有经验、有能力、乐于奉献的干部,聘请他们担任法律顾问团和行政顾问团成员。同时,建立顾问团管理备案制度,统一将到岗服务人员报区委组织部备案。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按照各人特点和专长,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年富力强的专职办案人员,另一部分是辅助办案人员,共同构成信访积案调处的中坚力量。

  从2014年至今,我们已经向区委组织部“要”来20名退居二线干部,他们来自鹿城区各部门,由于他们经验丰富又乐于奉献,所以工作开展得特别顺利。

在“调处信访积案”

方面下功夫

  记者:你认为法学会在处理信访积案中有哪些优势?

  陈洁:信访积案大多都是政府信访部门难处理的疑难案件。法学会作为群众团体又是社会团体,既是法律专业团队,又是承接政府职能的第三方,介入纠纷调处有独到的身份优势和专业优势,这对调处矛盾纠纷大有帮助。

  鹿城区法学会与信访局相互配合,专门挑信访局解决不了的案件来做,克难攻坚。很多信访积案已经穷尽了法律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救济途径,但仍然无法让当事人满意。这时候法学会可以利用专业人才优势,解决这些疑难案件。

  比如,在调处五马街道丰收村改制后的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群访案件中,针对业务指导部门与街道办事处在法律政策解释上不一致,导致村民意见纷争的情况,在街道、村委会的求助和委托下,我会组织相关专家以法律专业团队的名义出现,引导和促进了该村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并圆满成功。

  在调处广化街道广化村与城投集团在安置结算上的矛盾纠纷和松台街道松台村与土产、副食品、日用杂品等公司皮革市场搬迁纠纷时,针对其纠纷的直接利益冲突特点,我们以第三方身份介入,并以中立的立场释法说理,使各方均能接受,才暂缓了事态的扩大。事权单位、街道及相关方都表示:“有你们做中间人,沟通起来顺畅多了。”

  法学会会员资源丰富也是沟通的优势之一。鹿城区法学会的会员共有260名,分布于公检法司、政府部门单位。会员中有领导干部也有法律业务骨干,有各种专业的人才,为调处工作提供了极大方便。

  例如,在调处温化国企改制和温化生活区危房拆迁改造群访案件中,因该案既涉及市政府两位分管市长条线,又涉及市管国有企业工业投资集团;既涉及温化下属金鹰、化建、物业三家企业,又涉及属地政府和街道,对此我会接受委托,组织法律顾问、行政顾问、律师组成评估调处组,利用会员网络优势很快与相关各单位人员第一时间取得联系并约谈。

  同时,在调处中遇到难题时,我会邀请有关会员共同分析讨论对策,还积极协助做好工作,不仅有效控制信访事态发展,并找到解决温化改制和拆迁改造纠纷的办法。

  记者:法学会下一步工作将解决哪些需要突破的问题?

  陈洁:我们的法学会工作开展得小有成效,主要是因党委政府和上级法学会领导指导支持。现在,我们工作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法学会调处信访积案的第三方角色定位不够明确。法学会作为群团组织,既具有第三方“和事佬”的功能,又具有专业法律背景,在党政机关、事权单位、群众中渠道畅通,能较好地促成多方对话协商,有效发挥第三方作用。然而法学会的这一角色定位、地位和作用尚未被真正认识和规范,很多信访积案没有能够进入法学会的调处范围,处理结果有时会令当事人不够满意。

  法学会调处信访积案日常运行缺乏保障。为了保障法学会发挥第三方调处信访积案的长效机制,应以制度形式明确法学会优先选择退二线干部中专业人才的机制,保障信访积案调处人才需求和新陈代谢。与此同时,是否可以申请一名执行副会长驻会办公?财政拨款与政府购买服务经费保障可否更加倾斜?这些问题都是法学会工作开展掣肘的根源所在。

  调处化解信访积案涉及的法律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我们在工作中面临着政府部门随意处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果的问题,同时也遇到过以信访维稳联席会议的会议纪要处理信访积案依据的合法性困扰。

  作为刚刚在基层起步的成长期法学会,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中,我们认为应有不同于一般第三方的政策加以扶持,或通过试点方式将法学会作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的首选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