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阳市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面旗帜
“将法治宣传工作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担任庆阳市司法局法制宣传教育科科长的这六年,魏彦坤不断探索和创新法治宣传工作的新路子。在她的努力下,庆阳市已形成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六位一体”的普法格局。
——记甘肃省庆阳市司法局法制宣传教育科科长魏彦坤
她是一位长年坚守在法治宣传教育战线的“老普法”,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普法宣传工作的一面旗帜”。
毫不夸张,在甘肃省庆阳市的普法网站和普法微信平台,庆阳市司法局法制宣传教育科科长魏彦坤是一位拥有大批“粉丝”的普法名人。
今年40多岁的魏彦坤点子多,思路广。她创办了纯普法类宣传刊物,推出了“巧儿说法”普法微信平台,建起了以服务群众、为群众解决法律问题为宗旨的普法网站。通过不断普法宣传,让当地群众懂得法律、遵守法律,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这些普法宣传的措施非常“接地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2011年,庆阳市被甘肃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2014年,庆阳市获得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2016年,庆阳市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称号。魏彦坤本人也获得甘肃省、庆阳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并连续3年被评为庆阳市优秀公务员,并记三等功一次。
学法用法的“必备餐”
近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把加大基层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到依法治市的新高度,使广大群众对法律的关注度、对法律知识的普及程度有了新提升。
庆阳是革命老区,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诞生地,也是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推进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刘巧儿”的故乡。
“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群众的法律生活,就必须要找到一个能引起群众共鸣、真正喜闻乐见的渠道和载体。”担任法制宣传教育科科长的魏彦坤认为。
一次偶然的机会,魏彦坤到“刘巧儿”原型封芝琴家去采风,爱思考的她心想:为啥不利用“刘巧儿”原型这一法治人文优势开展普法教育呢?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她大脑中迅速形成:利用微信平台创办“巧儿说法”栏目,取意庆阳当地“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巧儿案”,用百姓身边案例说法,解除百姓生活中的法律烦恼。
在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魏彦坤借助当地知名的门户网站印象庆阳网和庆阳司法网、中国司法行政社区网申请了微信平台,并指导各县区司法局门户网站和相关网站申请了11个微信平台,搭载“巧儿说法”栏目。
2014年5月26日,14个微信平台、5个官方微博和庆阳电视台、庆阳人民广播电台、《陇东报》《庆阳普法》、庆阳市手机报同步上线和播发。一夜之间,“巧儿说法”法制宣传栏目走红陇东大地。
为了使这一平台更有影响力,在魏彦坤的协调下,庆阳市司法局还聘请了“刘巧儿”的原型、90多岁的华池县悦乐镇封芝琴老人做“巧儿说法”形象代言人,与庆阳电视台联合摄制了“法在心中,律在行上”公益广告宣传片,在电视台黄金档和市内各大KTV娱乐中心长期播出。组建了“巧儿说法”普法宣传队,以普法小品、普法快板、南梁说书等多种形式,在乡村、文化广场和平凉监狱进行巡回演出,制作了多种“巧儿说法”宣传品在酒店、商铺等公众场所摆放悬挂,在广大群众中发放,不断推介宣传“巧儿说法”栏目,扩大影响,让更多的人接受普法教育。
如今,“巧儿说法”已成为庆阳市老百姓学法用法的“必备餐”,成为推动当地普法工作的一张名片。
“一报三网”普法忙
在普法、学法过程中,无论是庆阳当地的部门还是群众,普遍都遇到了缺少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法律读物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2012年5月,魏彦坤主持创办了内部报纸类全彩印宣传资料《庆阳普法》,和当地主流媒体《陇东报》联办起了《庆阳普法》专刊,发行量近5万份。这也是甘肃省唯一的纯普法类报纸。
本着“一期一法”的原则,《庆阳普法》设置了“法律顾问”“法条解读”“以案说法”等20多个栏目。内容选取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相关案例,用通俗的语言和漫画进行解读。每月两期,发行到全市机关单位和乡村社区,深受群众青睐,该报已成为全市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活教材”。
在魏彦坤的主持下,相继改版和创办了“庆阳司法”和“司法行政社区”网,并开通了庆阳司法、庆阳普法、印象庆阳网、中国司法行政社区4个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基本实现了新媒体时代“网上普法”全覆盖。
魏彦坤还充分发挥网站网络优势,及时关注群众反映集中的民生问题,组织人员整理成《舆情动态信息报告》呈送市委市政府领导阅批。此举使网民反映的大量民生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疏导了舆情。网站也被群众亲切地誉为“网上信访局”。
“六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魏彦坤将“法律七进”作为整个普法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的重头戏,组织编印丰富的法律知识读本、册页、折页、卡片,发放到机关、学校、乡村。
魏彦坤还动员科室和县区工作人员广泛收集整理资料,依托休闲广场、路边、校园、乡村活动场地,因地制宜建成“法治文化广场(公园)”“法治文化长廊”。目前,庆阳市仅法治文化长廊就达600多处,这些法治文化阵地被群众形象地誉为“法律明白书”。
普法创新于细微处
魏彦坤爱动脑,善钻研。她组织网站工作人员自主研发的法律知识在线考试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法律知识考试网络化、无纸化,节约普法经费210余万元。一年时间里,全市市直机关182个单位7700多名干部职工在网上完成了法律知识考试。
在“平安庆阳”创建活动中,魏彦坤组织开展的“我为庆阳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使更多的群众投入到了平安创建中。配合扶贫开发工作,她在三大网站开设“学法知法、精准扶贫”专题页面及话题端口,引导网民热切支持扶贫工作,为精准扶贫造势加油。她组织编印的中小学三个阶段《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使法治教育真正走进了课堂。
在魏彦坤的带动和全市普法工作者的努力下,法律已成为庆阳市群众生产生活的指路标,法治建设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倍增器。
目前,庆阳市已初步建立了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主导,以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为引领,以户外立体宣传为补充的“六位一体”全民普法宣传教育体系。近年来,已有多家中央主流媒体相继报道了庆阳市的普法经验和魏彦坤的先进事迹。
如此全身心地投入到普法工作中,魏彦坤有她的解释。她说,“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看到乡亲不懂法,经常因为一些小纠纷而做出违法的事情,对我触动很大。现在我作为一名普法工作者,有义务更有责任去做好群众的普法宣传教育,通过我们的普法宣传,让群众懂得法律、遵守法律,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今年5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八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魏彦坤被授予“全国法治宣传教育模范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