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东莞厚街镇珊美社区网格化管理“管”出社区好治安
本报讯(记者张丽娥 □陈创中 杨斯萍) 东莞厚街镇珊美大道南是一条繁华的生活日用品商业街,在此经营茶叶生意的陈女士一大早来到自家店铺门口,打算开门营业,此时她发现,由于门口盆栽的阻挡,店铺铁闸门并没有完全落下,留了二三十厘米的空隙。“一定是昨晚走得太急,没仔细看清楚就走了。”她冲进店里盘点财物,经过清点,发现店里没有一点损失,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这要放在两年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回想2014年以前的经历,陈女士依然心有余悸。那时候在店里照看生意的她,对行人被偷被抢可以说司空见惯,而这种遭遇也曾多次发生在陈女士身上:新买的iPhone4手机挂在胸前当街被抢、在店里转身取个货被小偷顺走手机、离开店铺一会儿就遭人入室搬走电脑……“那时候不仅仅是走在街上战战兢兢,在店里都要格外小心。”从2014年年底开始,这种心惊肉跳的场景逐渐少了。“现在基本上已经看不到行人被抢的事件了,凌晨1点多收了铺,我都敢一个人走回家。”在珊美大道南开店16年的陈女士向记者表示,她见证了这条繁华商业街治安由坏变好的全过程,在这里做生意也越来越安心。
这些变化,要从厚街镇政府打造社区“智网工程”说起。
网格化管理信息全建档
开创平安建设新格局
一部装有“巡城马”软件的手机、一个二代身份证蓝牙阅读器,带上这两样“神器”,珊美社区综管员就能轻轻松松对社区进行巡检并实时进行信息录入,完全告别过去“在外填表格,回去录电脑”的繁琐工作。
一直以来,珊美社区由于辖区人员密集、流动量大、出租屋多,治安情况复杂,防范相对薄弱,“两抢一盗”等涉众型案件发生居高不下,社区群众反映较为强烈。
2014年4月,为了更高效地管理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以下简称“三小”)场所和出租屋等人员流动大,容易存在治安隐患的场所,珊美社区率先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并由厚街镇政府共拨款700多万元作为软件和硬件建设,包括“巡城马”软件开发、二代证蓝牙阅读器和应用终端的购置。
厚街镇综合管理办公室业务股股长方伟锋介绍,整个管理系统为区内出租屋、“三小”场所分配一个具有唯一的电子“身份证”,制成二维码门牌后由综管员固定在出租屋、“三小”大门的适当位置上,利用手机“巡城马”APP软件,通过实时GPS定位、拍照、核查和录入各建筑场所的相关信息,信息就可以实时发送到网格信息平台,实现了公安、消防、安监、工商等多个部门信息共享,所有信息都能在后台一目了然。
在采访中,厚街镇珊美社区分管治安、综管的副书记江健成向民主与法制社记者演示“巡城马”录入出租屋租赁者信息的流程。在“巡城马”扫描了建筑门前独有的二维码后,随即用二代证阅读器对租赁者身份证进行感应,就可以在软件中录入门牌号、房间号和入住时间等信息了,整个过程用时不到5分钟。这样,租客的住房信息就实时记录并发送到软件后台,并且所有信息都和广东省公安厅自动联网,一旦检索到在逃人员,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民警就能轻松掌握到在逃人员的所在地并迅速抓捕。
珊美社区治安换新颜
网格化信息管理成样本
据了解,目前珊美社区常住人口有11187人,分为4个网格进行管理,共有24名专职综管员,列入管理的出租屋1376栋(套)、“三小”场所1595间,综管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区内公共场所巡检并进行信息录入。自从社区网格化管理示范区建设在珊美社区开展以后,出租屋列管率由80%提升到100%,采集流动人口轨迹82.07万条,出租屋和“三小”场所得到全建档,人员信息得到有效掌控,形成社会综合治理新格局。
网格化管理对改善珊美社区治安立竿见影的效果引得东莞其他社区纷纷效仿,并从今年起成为治网工程的样本。2016年2月18日下午,广东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应急委副主任林少春到东莞市厚街镇调研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时,充分肯定了东莞市运用网格化、信息化创新社会治理、维护公共安全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强调要总结提炼好东莞市及全省先进地区的新鲜经验,紧紧围绕安全隐患排查、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防控三个重点领域,全力推进网格化管理及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升级建设,不断创新基层社会信息化管理方式,加快形成基层“微治理”“大综管”的工作格局,为广东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