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检察机关破解疫苗案办理“三难”
本报讯(记者薛应军) 联合挂牌督办、从严从快批捕、启动重大敏感案件快速反应机制……日前,福建省检察机关在查办涉山东庞红卫等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过程中,克服案件波及面广、社会舆论压力大、取证难度大等困难,积极强化办案措施,用实际行动回应百姓关切。截至目前,已批捕31名犯罪嫌疑人,立案侦查涉疫苗职务犯罪案件25件。
联合挂牌督办
击破办案“三难”
山东庞红卫等人非法经营疫苗案发生后,最高人民检察院立即下发《关于切实做好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办理工作的通知》,对检察机关办理非法经营疫苗案提出指导性意见。
福建省检察院按照最高检要求,迅速启动重大敏感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并对涉及该省的非法经营疫苗案件发出督办通知,对犯罪分子形成有力震慑。
但该案与以往食品药品案件相比,办理时面临三大难题。据福建省检察院侦查监督处负责人介绍,首先,该案件波及面广、社会舆论压力比较大;其次部分案件的定性在法律适用上存在一定争议;另外,案件取证难度大,如陈某某非法经营疫苗案,犯罪嫌疑人利用互联网与山东庞红卫等人进行交易,交易批次多,犯罪手段十分隐蔽。
面对诸多难题,福建省检察机关不断强化办案措施,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严把社会危险性条件标准,确保在事实证据充分情况下,不在审查逮捕环节“贻误战机”;强化上级院对下级院的指导,确保案件质量不出差错;依托“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和侦捕衔接工作机制,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及公安机关沟通协调,形成规范的联动机制;密切关注舆情动态,适时公开相关案情信息,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依法从快从严批捕
斩断幕后“黑手”
检察机关对侦查取证活动的有效引导,对保障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对及时高效打击犯罪,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该案办理过程中,福建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积极引导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捕前、捕中、捕后侦查取证活动,实现对证据的全面审查把关。
在办理某公司非法经营案过程中,莆田市两级检察院多次会同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召开联席会议,向公安机关提出了七项侦查建议。在办理陈某非法经营疫苗案和江某非法经营疫苗案过程中,宁德市两级检察院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专门办案组负责提前介入工作,会同公安机关共同梳理通讯记录、物流信息、资金往来等内容繁杂的证据。
针对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田某某系个人犯罪还是单位犯罪这一关键事实的取证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龙海市检察院办案人员主动请缨,放弃清明节休假时间赶赴案发地引导侦查取证,通过及时收集固定证据,有力地证明了田某某的行为属于个人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在莆田某医药公司被通报与山东庞红卫非法经营疫苗案有关联后,莆田市涵江区检察院第一时间将目标锁定在被群众实名举报的行贿嫌疑人林某身上。为掌握更多线索,反贪干警持续对其跟踪,发现了存放疫苗的仓库,并联合公安对其可能隐匿的证据进行固定。
涵江区检察院办理的17件职务犯罪案件中,包括卫生院院长等领导3人、卫生院防疫科科长或其他工作人员14人,其受贿数额在3万至20万之间。该案办理过程中,该院注重把握审讯技巧及宣传预防工作,促成3名受贿嫌疑人较快认罪,2名受贿嫌疑人自首。
据了解,截至目前,福建省检察机关已立案侦查涉疫苗职务犯罪案件25件25人,决定逮捕7件7人。其中,莆田地区共立案侦查17件17人。福建省检察院侦查监督处负责人表示,这起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中,福建省相关在逃涉案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落网,大部分犯罪嫌疑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但不能排除还将出现新案情,下一步该省仍将积极推动疫苗接种、医药卫生领域违法犯罪线索全面摸排工作,做好建议移送和监督立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