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法学会会长陈旭: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的能力

  本报讯(记者侯劲松) 日前,上海市法学会会长陈旭在吉林省长春市为2016年全国法学会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们作了题为“进一步提升法学会服务改革发展、推进法治建设的能力” 的专题报告。

  陈旭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法学会法学研究工作的经验。他表示,要以论坛和课题作为“双推动”,切实做到“三个抓”。

  一是抓准确定位。法学研究的目标定位是紧紧围绕上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策部署,聚焦推进依法治市的现实问题,着力研究化解一系列试点改革触发的法治热点,为领导决策、立法咨询和实务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要坚持以改革为契机,开展创新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对策研究。以“试点”为平台,开展战略研究。

  二是抓载体建设。论坛和课题是开展法学研究的主要载体。2016年市法学会将重新推出“金融法治论坛”“科创法治论坛”“青年法学创新论坛”“航运法治论坛”“司法论坛”“中国自贸区法治论坛”“基层治理论坛”等7大论坛,今年的论坛具有层次更高、论坛主题设计更科学、论坛参与度更高等特点。在招投标课题方面,不再区分理论课题和应用性课题,统一称为重大课题。今年的重大课题有18项,由市法学会掌握课题工作的主导权,并且更加接地气。

  三是抓成果转化。2016年上海市法学会进一步强化了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精心选编《上海法学专报》。通过专报短小、精炼的文章反映上海法学、法律界的新思潮、新观点、新主张,真正做到对决策和实务工作有推动。建立多元化、全覆盖的研究成果转化机制。努力拓宽法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渠道,健全向领导决策机关的呈报机制;建立与立法、执法、司法等实务部门的固定联系机制;强化优秀法学成果出版、发表及宣传机制;完善法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反馈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对上级领导批示肯定、实务部门采纳的成果,给予奖励。此外,还在组织开展第三届“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时,将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列为考核法学优秀成果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