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危局

■策划人语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唐朝诗人李白将高楼喻为危楼,而当下现实中的危楼却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危险楼房、危险建筑物等。其形成原因种种,要么是年久失修,要么是“豆腐渣工程”,要么是人为改变房屋结构……对此,真要追究其责任,恐怕是千头万绪、盘根错节。

  根据我国行业标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房屋危险性鉴定中的“C级”,是指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换句话说,一般的“C级危楼”是通过肉眼就能发现危险的,必须马上加固处理。问题是,这么多年过去,问题依然?

  按我国目前执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到100年,但在几年前的一次会议上,时任住建部副部长的仇保兴曾透露,“我国虽是世界上每年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住房使用寿命却只能持续2530年。”

  今日频频出现的“楼歪歪”“楼脆脆”当引起警惕,不能等到人命事故发生后才去“补救”。

另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解决老百姓住的问题,很多地方确实建造了一批快餐式的房子。如今,许多楼房的建设年龄已经陆续达到20年、30年。有业内人士建议,20年以上的住宅楼应进行强制性“年审”,若发现问题,能补漏的补漏,能找到“事主”的毫不含糊地问责。

策划人:周頔

执行:李晓磊 薛应军 李张光 周頔 邵克 武浩然 李晓健